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盧仝,自號玉川子。這首詩就是同陸羽《茶經(jīng)》齊名的玉川茶歌。
全詩可分為四段,第三段是作者著力之處,也是全詩重點及詩情洋溢之處。第四段忽然轉(zhuǎn)入為蒼生請命,轉(zhuǎn)得干凈利落,卻仍然保持了第三段以來的飽滿酣暢的氣勢。
頭兩句:送茶軍將的扣門聲,驚醒了他日高三丈時的濃睡。軍將是受孟諫議派遣來送信和新茶的,他帶來了一包白絹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讀過信,親手打開包封,并且點視了三百片圓圓的茶餅。密封、加印以見孟諫議之重視與誠摯;開緘、手閱以見作者之珍惜與喜愛。字里行間流溢兩人的互相尊重與真摯友誼。
第二段寫茶的采摘與焙制,以烘托所贈之茶是珍品。
頭兩句說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嘗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樹而開花。接著說帝王的“仁德”之風(fēng),使茶樹先萌珠芽,搶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著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說象這樣精工焙制、嚴密封裹的珍品,本應(yīng)是天子王公們享受的,現(xiàn)在竟到這山野人家來了。在最后那個感嘆句里,既有微諷,也有自嘲。
以上兩段,全用樸素的鋪敘,給人以親切之感。詩中雖然出現(xiàn)了天子、仁風(fēng)、至尊、王公等字樣,但并無諂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卻把自己和他們區(qū)別開來,把自己劃入野人群中。作為一個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詩人,他有一種坦直淡泊的胸襟。盧仝一生愛茶成癖。茶對他來說,不只是一種口腹之欲,茶似乎給他創(chuàng)造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似乎只有在這片天地中,他那顆對人世冷暖的關(guān)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第三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現(xiàn)他內(nèi)心風(fēng)云的不平文字。
反關(guān)柴門,家無俗客,這是一種極為單純樸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環(huán)境。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中,才能擺脫可厭的世俗,過他心靈的生活。紗帽,這里指一般人用的紗巾之類。紗帽籠頭,自煎茶吃,這種平易淡泊的外觀,并不說明他內(nèi)心平靜。讀完全詩,才會見到他內(nèi)心熾熱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澤;風(fēng),謂煎茶時的滾沸聲。白花,煎茶時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種極美好的享受,這里也不單純是為了修飾字面。以下全力以赴寫飲茶,而所飲之茶就象一陣春雨,使他內(nèi)心世界一片蔥翠。在這里,他集中了奇特的詩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穩(wěn)。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淺出”,或說“險入平出”。七碗相連,如珠走坂,氣韻流暢,愈進愈美。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看似淺直,實則沉摯。第三碗進入素食者的枯腸,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腸中搜索的結(jié)果,卻只有無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卻又使人平添無限感慨。
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緊處??此麑憗磔p易,筆力卻很厚重。心中郁積,發(fā)為深山狂嘯,使人有在奇癢處著力一搔的快感。
飲茶的快感以致到“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說是匪夷所思了。這,雖也容或有之,但也應(yīng)該說這是對孟諫議這位飲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贊譽。同時,從結(jié)構(gòu)上說,作者也要用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飄飄欲仙的感覺,轉(zhuǎn)入下文為蒼生請命的更明確的思想。這是詩中“針線”,看他把轉(zhuǎn)折處連縫得多么熨貼。
蓬萊山是海上仙山。盧仝自擬為暫被謫落人間的仙人,現(xiàn)在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風(fēng),返回蓬萊。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下界億萬蒼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萊山,替孟諫議這位朝廷的言官去問一下下界蒼生的事,問一問他們究竟何時才能夠得到蘇息的機會!
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宛然毫不費力,從構(gòu)思、語言、描繪到夸飾,都恰到好處,能于酣暢中求嚴緊,有節(jié)制,盧仝那種特有的別致的風(fēng)格,獲得完美的表現(xiàn)。
?。▽O藝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