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多有生者。 今日許多病患,治療期間,病情稍有變動,即信心動搖,而換醫(yī)生,或轉回西醫(yī)的,乃為 病不能根治痊愈的真正原因,良可嘆歟! 婦女的水腫 女人月經正行而感冒被消炎,致月經忽然減少或停經,乃因心被消炎無力,致風寒入內與 經血結合而造成腫脹,是為瘀經(血)腫,并非水腫。 經云:婦人經水先閉后病腫者,乃寒濕傷于沖任,血雍經墜也,名曰血分,治此血分腫, 乃血壅不行,流于四肢,故令浮腫,此不必治腫,但調其經,經通其腫自消,宜小調經散加紅 花、丹皮、牛七治之,或通經七厘散治之即愈,此癥常腹痛嚴重,久病者腫消必須急補心腎以 固元氣。 經云:婦女若先病腫而后經閉者,乃土(脾)不制水,水邪泛濫溢于皮膚也,名曰水份。 ——水份腫乃水飲內停,膀胱之氣化不行,水溢皮膚,故令浮腫經閉也,此但宜治水,水消腫 退,其經自通,用茯苓導水湯治之。 水分、血分二者須詳細辨別,但今日許多婦女之被洗腎,只是為了月經被阻住了,實冤枉 了婦科醫(yī)療的進步。 感冒的鼻涕、痰、鼻咽癌、淋巴腺癌、肺癌、尿毒癥都只是一個病,因消炎(降火氣)傷心、腎、內臟,致感冒的風邪被引入身體不同經絡所產生的不同證狀,而產生不同的經絡病變而已。 感冒:鼻涕、痰是水氣濕痰凝結于鼻腔、喉嚨,為太陽經經絡病變。 鼻咽癌、淋巴腺癌:水氣、濕痰凝結于耳下、淋巴、鼻咽,是為少陽經感冒之經絡病變。 肺癌:水氣,痰濕凝積于肺、胸腔,為痰濕、水氣、瘀血凝聚,是為太陰、少陰經感冒之 經絡病變。肺積水即痰、鼻涕凝積在胸腔、肺。 尿毒癥:水氣、痰濕凝積于心下(即胃口)而嘔吐或水腫是為少陰、太陰感冒之經絡病變。 感冒、鼻咽癌、淋巴腺癌、肺癌、尿毒皆感冒水蓄不同經絡所成。如下圖: 高血壓、糖尿病病患的水分必須從汗排出,如運動即可排汗而使升高的血壓下降、血糖降 低,但今日的醫(yī)療卻用利小便以排除身體的水分而降血壓,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利尿,傷害了 心、腎,致心(火)無力蒸發(fā)水份排汗,而腎中之陽衰,陽氣無法上升,致水蓄心下(胃口), 身體為將蓄積于心下(胃口)多余的水份排除而嘔吐。 糖尿病因長期使用胰島素,造成胰島素中毒,皆因醫(yī)療的用藥不當,造成心、腎的衰竭, 引起全身的并發(fā)癥,并非高血壓、糖尿病造成尿毒癥。 心屬火、肺屬金、火為氣的上升,今日許多尿毒癥皆因感冒被消炎,造成心、腎的衰弱, 致火無法將金(肺)之水分蒸發(fā)從鼻孔或皮膚汗排出體外,心(君火)腎(相火)中之陽弱, 痰濕、水氣蓄積中膈心下(胃口),阻截肺氣不能下降,金不能生水,腎中無水,被檢查為腎臟 萎縮,小便不通,實際并非腎的問題,而是心(火)衰弱,無力蒸發(fā)水氣,致肺太陰之氣不能 下降,當補心、肺,使氣下降,就像大地得雨滋潤而不干旱,是為金生水,則腎得潤而腎萎縮 即痊愈,小便通順正常。 腎中之陽衰(下寒),身體無力 作汗,就像冬天,地面寒冷,無水蒸 汽上升,天上即沒有雨可以下降,有 雨可降也不能成沛然之量以滋潤大 地也,故大地一片枯萎如腎萎縮。 冬天在外面跑步,吃到冷風,即 會嘔吐,嘔到冒一陣汗出,風寒排除, 嘔吐即痊愈,尿毒病患因被消炎致寒 水蓄積于心下(胃口)而嘔吐,因心 被消炎衰弱,無力作汗,故嘔吐不止, 此嘔吐不可止,當以溫補心陽治之。 喝酒的人冒汗,若吹了冷風,毛 孔忽然收縮,即會嘔吐,因毛孔被風 寒收縮蔽塞,導致汗、水氣無法排出, 蓄積在胃內的水(酒)即會嘔吐而排 出。 許多食道癌的病患,并非胃腸、 食道致病而無法吞咽,是感冒風寒被 消炎引入肝膽或胃,造成不能吞咽, 即傷風能食,傷寒不能食,但這些病 患,初始都被當成腸胃發(fā)炎嘔吐而消 炎止吐,或被手術、或電療到不忍卒睹的境地,筆者曾治療數名被檢驗為食道癌,未被電療或 手術的病患,用小青龍湯治療而病愈。 冬天跑步吃到冷風而吐,酒醉受風而吐,與尿毒癥之嘔吐相同,為毛孔無法排汗,身體從 嘔吐排出多余的水分而造成,酒醉、跑步為身體毛孔短暫被蔽塞的反應現(xiàn)象,尿毒癥的嘔吐是 因感冒誤消炎,造成火(心為君火,腎為相火)無力蒸發(fā)水以排汗,致水份風寒蓄積于胃口心 下,身體無力排汗所造成。 所有的大病皆由小病演變而成,因飲食、氣候變化(感冒)、治療不當而惡化。肝病并不可怕,今日大眾對肝病的談虎色變,實因于今日大眾未能從中醫(yī)學了解肝膽的作用,了解中醫(yī)學 治療肝病,就像治感冒般容易,如乙型肝炎為什么休息一段時間后會自己消失,而感冒在休息、 睡眠幾天亦會自己痊愈一樣。 人體經絡循環(huán)周而復始,如環(huán)無端,十二經絡之氣,始于手太陰肺,終于足厥陰肝經,故 肝經氣脈之運行為第十二經也。 諸陰經經絡至頸而還,唯肝經經絡上達頭頂之“百會穴”,引至高之陽下行,下達腳拇趾之 “大敦穴”,中以兩脅肋之“期門穴”為十二經絡循環(huán)氣行之終止穴。 十二經絡氣之終止亦為經絡氣的始期之門,故名“期門穴”。柴胡氣之能升、能降,即以期 門穴為氣之升降,降為經絡氣行之終止經絡穴,升為經絡氣行之始發(fā)經絡穴,故柴胡為治肝要 藥。亦為補氣之要藥。 諸陰經經絡為引陽經經絡上升之氣下降,皆至頸而還,唯足厥陰肝經上至頭頂心百會穴, 引至高之陽經經絡氣下降,若肝中毒生病變,陽氣上升至頭頂,肝經無法引至高至陽之氣下行 則為厥(昏迷),如中暑時,頭頂心暈疼而昏倒者是,用天水散,或清暑益氣湯,導赤散等引至 高之暑氣從小便出則愈,厥即昏厥,為陽氣無法下降,氣終止運行所致。 肝對人體產生病變的原因有三: 1. 外因——氣候 天干甲乙、地支子丑為肝膽為木、木為風、風在五行為氣的擴張,木可以吸收土中之營養(yǎng)、 水份,而使土質惡化,風動“刮風”而土干,致土失所養(yǎng),土氣不運,故曰木克土,治肝病當 先理脾土,否則脾氣不運而腹脹大,常聽罵人“你發(fā)什么脾氣”,脾氣運作即為饑餓時之腹鳴, 脾氣不能運作即腹脹,常見的肝癌、肝硬化之腹肚脹大,實際是脾臟之病,而不是肝病,治肝 理脾(即治脾而不是治肝),脾氣能運則放屁而腹脹消失,病即痊愈。 風為氣的擴張作用,因受氣的收縮(金)、上升(火)、下降(水)、穩(wěn)定(土)而生變化, 故感冒之時因飲食、治療不當而將風引入肝,導致肝生濕熱、風熱、風寒、風燥等。肝炎分為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E型、X型等,即感冒傷風、傷寒、傷暑、濕、熱被針頭里的抗生 素消炎而帶入肝里,并非是肝的發(fā)炎。肝膽為木、為風、為氣的擴張,風性易動,故曰肝膽為 風臟,風動則火旺,即風能助長氣的上升,是為木生火。 半身不遂、偏風、中風、感冒傷風皆因于肝膽之不能調理風所致、所生,故曰百病因風起。 2.內因——情緒 長壽的人,其言行和藹,心平氣和,肝氣順暢,不容易生氣故長壽。 諸氣憤郁皆屬于肝,怒者肝之志,肝病則呼叫而聲急,肝有病則好怒,生氣時面色發(fā)青, 青者肝之色也,故肝病則面色發(fā)青而黃疸不是肝病,因生氣令肝急性擴張,不能及時獲得空氣 的供應,使肝氣不能順暢運行循環(huán)致臉色發(fā)青。 女人為什么會比男人長壽呢? 靈樞經筋第十三篇云:足厥陰之筋,起于大指(趾)之上,上結于內踝之前,上循脛,上 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絡于陰器,絡諸筋。 肝經經絡繞陰器,肝所受之毒素,隨女人每個月的月經排泄,肝之毒素隨月經每個月排除 一次,肝積毒少則氣順暢,肝氣順暢故女性較溫柔而壽命長。男性因沒有月經可排致肝積存血 多,肝積血多是為男性力量大且性情粗暴的原因,肝積血多而未能將毒素排除,致易得肝病而 短壽,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乃月經對肝產生影響所致,今日許多婦女子宮被切除,月經無 法排出肝毒,則無長壽矣! 3.不內外因:飲食與外傷瘀血 酸味入肝,酸斂肝,肝遇酸即起收斂作用,人見了酸,聞到酸,想到酸就會流口水,吃了 酸的食物,眼睛會突然覺得比較亮,皆因受酸收斂肝氣所造成。 素問應象大論篇第五,“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肝主目。”“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故目為肝所主。” 糖尿病的病患因長期使用胰島素引起肝中毒,肝無法收斂,故目視障礙產生。 乙型肝炎為感冒(藥抗生素)與風寒積蓄于肝而成中毒,肝中毒不可用酸收斂,若用酸如 五味子等收斂會引起猛爆性(急性)肝炎。肝以疏瀉為補,中毒當疏瀉,反被收斂所致也。 有些肝癌、肝膽結石吃酸如(菠蘿、五味子)會痊愈,腎結石吃酸梅可以下石子而痊愈, 即因這些肝癌、肝膽、腎結石之石為咸性,遇酸咸平衡,使肝收斂而產生療效。 肝癌因乙型肝炎被消炎(中醫(yī)稱降火氣)過度,導致肝不能收斂所造成,以菠蘿之酸收斂 肝而痊愈,若會吐酸水的病患者,則不適宜吃菠蘿酸物,反會加重病情,吐酸為肝收斂太過所 造成。此為乙型肝炎被消炎太過故可以肝收斂而痊愈。 燥氣入肺,肺屬金,金為氣的收斂,木為氣的擴張,金克木,吃燥性食物使肝氣燥而無法 擴張,致肝氣(膽汁為肝氣凝結之精華)外泄,乃造成口苦、口干,吃燥性食物容易口苦、口 干,天氣燥熱亦容易口苦、口干,皆因肝受燥氣所造成。 素問刺熱篇第三十二: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 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金)甚,甲乙(木)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 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 許多肝病的人,死亡都在庚辛(金)日死,非庚辛日死之患者則非肝病,而被誤以肝病治 療造成死亡。 治肝之病當知肝的經絡病變及其病變與五臟相互的 生克順逆,暨六經傳變而為診斷治療。 1.以時診斷肝?。?/p> 肝屬正厥陰木,而風氣通于肝,故凡肝有病者,必禁當風以犯之也。肝病屬木,從春始也, 至于夏屬火(心),則火能克金,令金不能克木,故肝病當愈于夏,故夏不愈當甚(病重)于秋, 蓋甚則淪于死矣!而金來克木,設秋不死當持于冬,蓋冬屬水為肝之母,母氣一旺,肝氣有資, 故可與病相支而不甚耳,冬雖與相持,其病復起于春,蓋肝之病又當至春而起,所謂自得其位 而起者是也。 2.以脈診斷肝?。?/p>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第四:肝脈急甚者為惡言也,微言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 嘔,微緩為水瘕痹也,大甚為內癰,善嘔,微大為肝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潰 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溢飲,微甚為瘈攣筋痹。 平肝脈來,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木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 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3.以經絡之證狀診肝?。?/p> 靈樞經經筋第十三:足厥陰(肝)之筋,起于大指(趾)之上,上結于內踝之前,上循脛, 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于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走內踝之前,內輔痛,陰股痛,轉 筋陰器不用,傷于內則不起(陽痿),傷于寒則陰縮入,傷于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器, 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針劫利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痹”也。 靈樞經脈第十:是動則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男人)潰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干,面 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孤疝,遺逆閉癃,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寒則留之,熱則疾之,陷下則炙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虛者反小于人 迎。 素問藏氣發(fā)時論篇第二十二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病者邪氣實是也, 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虛者,精氣奪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 主春生怒發(fā)之氣,故苦于大過之急,宜食甘以緩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以酸瀉之——肝氣受邪則木郁而欲散,故急食辛以散 之。 4.以體能作用診斷肝?。?/p> 素問五臟生成篇第十:肝之合筋也,其榮爪(指甲)也。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凝于脈者為 泣,凝于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從汗孔、毛孔排出),故為痹厥也。 許多腰或脊髓被手術,造成兩腿癱瘓不能走路者,皆謂之神經被切斷,實際并非如此,為 什么呢?其因皆手術時的麻醉藥在肝造成傷害即“肝中毒”,而消炎傷腎,腰痛腎本虛又被消炎, 致肝毒無法從腎排出而造成雙足癱瘓,故欲治此雙足癱瘓者必先清肝中藥物之毒,而后補腎則 雙足能恢復活動,故腰脊手術而癱瘓者,并非神經被切斷所造成,了解中醫(yī)肝主筋就不難找到 被手術癱瘓病患的答案。 飲食、氣候(風寒暑濕燥)、瘀血皆會造成肝的病變,濕熱、虛、氣滯、瘀血的審證尋因, 治肝之病始能使病痊愈。 飲食不分酸、苦、甘、辛、咸、燥、焦、香、腥、腐,氣候不分風、暑、寒、濕、燥火, 七情不分喜、怒、憂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