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的干燥根,又名萊陽沙參。具養(yǎng)陰清肺、祛痰止疾之功能。主產(chǎn)山東,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亦產(chǎn)。 (一)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厘米左右。主根細長,圓柱形。莖直立,少分枝。莖生葉具長柄,基部略成寬鞘狀,葉1~3回三出分裂至深裂,葉片革質(zhì);卵圓形,邊緣有鋸齒、莖上部葉不裂,兩面疏生細柔毛。復(fù)傘形花序,密生灰褐色絨毛,傘幅10~20,不等長;無總苞,小總苞片8~12,披針形;小傘形花序有小花15~20,被絨毛,花小,白色,萼齒5,窄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5,先端內(nèi)折;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基部扁圓錐形,柱頭2裂。雙懸果球形或橢圓形,果棱有翅,被棕色粗毛,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種子1枚?;ㄆ?~7月,果期6~8月。 (二)生長習(xí)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耐干旱,忌水澇,忌連作和花生茬。 種子屬于胚后熟的低溫休眠類型,一般需在5C以下土溫經(jīng)4個月左右才能完成后熟過程,種子才能正常發(fā)芽。種子壽命為正年。 (三)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質(zhì)壤土種植,前茬以小麥、谷子、玉米等為好。粘土、低洼積水地不宜種植。每 1000平方米施農(nóng)家肥 6000公斤作基肥,深翻50厘米~60厘米,整細耙平后作成1.5米寬的畦,四周開好深50厘米的排水溝。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以秋播為好。播種方法有兩種。寬幅條播:播幅寬15厘米左右,沿畦橫向開4厘米深的溝,溝底要平,行距25厘米,將種均勻撒入,種子間距4厘米~5厘米,覆土方法是開第二條溝時溢土覆蓋前溝,覆土厚度以3厘米為宜。窄幅條播:播幅寬6厘米,行距15厘米左右,其他同寬幅條播。播種量依土質(zhì)而定,一般每1000平方米用種6公斤~9公斤。純沙地播種后需用黃泥或小酥石鎮(zhèn)壓,以免大風(fēng)吹走種子。 3.田間管理 早春解凍后,若地板結(jié),要用鐵耙松土,保墑。由于北沙參是密植作物,行距小,莖葉嫩、易斷,故出苗后不宜用鋤中耕,必須隨時拔草,待小苗具2~3片真葉時,按株距3厘米左右成三角形間苗。如發(fā)現(xiàn)小參苗現(xiàn)蕾應(yīng)及時摘除。雨季積水應(yīng)及時排除。 4.病蟲害防治 (1)根結(jié)線蟲?。?月始發(fā),為害根部。防治方法參見丹參。 (2)病毒?。?月上、中旬始發(fā),為害葉片和全株。防治蚜蟲、紅蜘蛛為害;選無病株留種。 (3)銹?。河置S疽,7月中、下旬始發(fā),為害莖葉。防治方法參見柴胡。 (4)鉆心蟲:以幼蟲鉆入?yún)⑷~、莖、根、花蕾中為害。防治方法:于7~8月選無風(fēng)天晚上用燈光誘殺成蟲,卵期及幼蟲初卵未鉆入植株時用90%敵百蟲400倍液或20%樂果 1000倍液噴殺。 此外,尚有根腐病、蚜蟲等為害,注意防治。 (四)采收與加工 播種后第二年9月參葉微枯黃時采挖。收挖時,先在畦一端挖一深溝,露出根部時用手提出,除去參葉。刨出的參根不能在陽光下曬,否則將不易去皮。收獲的參根粗細分開,選晴天洗去泥沙,攏成1公斤左右的小把,將尾根先放入沸水中順鍋轉(zhuǎn)2~3周(經(jīng)6~8秒),再把整把全部撒入鍋內(nèi)燙煮,不斷翻動,并使水保持沸騰,直至參根中部能捏去皮時,撈出,剝?nèi)ネ馄ぃ瑫窀杉纯?。如遇陰雨天,則應(yīng)烘干,以免變色霉?fàn)€。 (五)留種技術(shù) 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建立種子田,施足基肥,并配施過磷酸鈣。秋季收獲時,選擇植株健壯無病蟲害,株形一致的當(dāng)年生根作種株。按株行距20厘米 X 30厘米、溝深 20厘米將參根斜栽在種子田內(nèi),覆土 3厘米~5厘米,壓實,天旱時應(yīng)澆水,栽后10余天即可長出新種,10月下旬枯萎。翌春4月上旬返青抽薹時,每株只留主莖上的果盤,以便集中養(yǎng)分促使籽粒飽滿。7月間果實呈黃褐色時采種,隨熟隨采,以防脫落。曬干后去除雜質(zhì),置通風(fēng)干燥處保藏。種子田如加強肥水管理,可連續(xù)收種6~10年。
|
南沙參為桔??浦参镙喨~沙參及沙參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根,別名泡參、泡沙參。南沙參性味甘、微寒。有清熱養(yǎng)陰,潤肺止咳的作用。用于肺虛燥咳、干咳痰少、咽喉干燥、舌干等癥。主產(chǎn)于安徽、江蘇、浙江、貴州等省,適宜東北、河北、江西、廣東、云南、貴州、廣西、安徽、浙江、江蘇和上海等地種植。 形態(tài)特征 輪葉沙參為多年生草本,高達1.5米,全體有白色乳汁;莖直立不分枝,無毛。莖生葉常4葉輪生,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8厘米,寬達2.5厘米,邊緣有鋸齒,兩面疏被柔毛。排列成細長的圓錐花序,分枝,輪生,每一花梗有一小苞葉;花萼無毛,裂片鉆形;花冠略呈鐘形,藍紫色,無毛,分淺裂;花枝長達2厘米,伸出花冠外,柱頭分裂。蒴果分室,卵圓形?;ㄆ?-9月,果期8-10月。 沙參與輪葉沙參的主要區(qū)別為:莖具毛,葉互生、基生葉心形,大而具長柄;莖生葉無柄,葉片橢圓或卵形。圓錐花序不分枝或少分枝,花萼常有毛,萼片披針形,花冠外面常有毛,花盤短,長不及1.5毫米。 生長習(xí)性 南沙參常生長于海拔600-2000米的草地和林地帶,海拔3000米的向陽草坡和叢林中也有生長,多見于草地、灌木叢和巖縫中。家種南沙參多栽于土層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 南沙參適應(yīng)性強,喜溫暖、涼爽和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能耐陰、耐寒和耐旱。土壤要求不甚嚴(yán)格,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為好,忌積水。 南沙參種子極小,千粒重僅為0.15克左右,種子壽命一年半,發(fā)芽率在70%左右。幼苗生長緩慢,霜降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越冬后于翌年3月重新長出新葉,生長旺盛,6或7月抽莖。 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陽光充足、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及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的平地或緩坡地。每畝用堆肥或圈肥2000-2500克、加拌磷肥20-50千克作基肥,基肥撒勻后深耕30-40厘米,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1.3米 2.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上中旬,秋播于11月封凍前;按行距30-4O厘米開淺溝4-6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nèi),用細土覆平、輕輕壓實后澆水,有條件的可蓋一層草,以保溫保濕促發(fā)芽。每畝用種1千克。春播20天左右出苗,秋播于翌年3-4月出苗。 3.田間管理 (l)間苗 幼苗2-3片真葉時間苗,以幼苗葉片不重疊為度。畝高12-15厘米時定苗,株距10-15厘米。間苗后澆水,適當(dāng)追肥。 (2)中耕除草、排灌 苗期選陰天拔除雜草,定苗后結(jié)合追肥松土除草,適當(dāng)中耕防止土層板結(jié),中耕除草應(yīng)結(jié)合追肥一并進行。植株封畦后,應(yīng)停止除草以免折斷莖枝;陰雨天,應(yīng)注意排水,否則易發(fā)生病害,干旱時可適當(dāng)澆水,特別是苗期。 (3)追肥 苗期施入10%淡人糞尿或2%尿素水。定苗后用人畜糞水追肥1次。每畝用量l000-1500千克。入冬前淺松表土。每畝鋪施土雜肥1000千克,第二年出苗后追施人畜糞尿,6-7月開花前再追施1次,每畝用量1000千克,并拌入少量磷鉀肥。 (4)打頂 從第二年起,植株生長迅速,為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根部生長,可在株高4O-50厘米時打頂。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為害根部,時期多在多雨季節(jié)時發(fā)生。防治方法:①清園;②用石灰處理病穴;③用50%退菌特500倍液噴根莖部。 (2)褐斑病 為害葉片。防治方法:①排水;②清園;③用1:1:10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葉面。 (3)蚜蟲 以吸食莖肉汁液為害。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噴灑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8%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 (4)地老虎 以幼蟲苗期咬斷植株根莖為害,造成缺苗,嚴(yán)重時造成大面積死苗缺苗。防治方法:①清園;②施用充分腐熟的糞肥;③黑光燈誘殺;④捕殺或毒餌誘殺;⑤為害期間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灑。 采收加工 播種后2-3年采收。秋季倒苗后挖取。挖出后,除去殘枝 和須根,趁鮮用竹刀刮去外皮洗凈,曬干或烘干,也可干燥至七八成干時切片,再曬干或烘干。 (五)留種技術(shù) 選粗壯植株作種株,開花后剪去部分側(cè)枝和花枝梢部,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果實成熟但尚未開裂時連梗采下,放于通風(fēng)干燥的室內(nèi)后熟數(shù)日后曬干、脫粒。一般每畝可采種子25千克。
一、植物特征及品種
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株高50-100厘米。莖生葉互生,狹卵形或矩圓狀狹卵形,邊緣有不整齊鋸?;ㄐ颡M長;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有毛;花冠淡紫色至紫藍色,寬鐘狀,長約1.8厘米,5淺裂,裂片三色形,外披毛,雄蕊5;花絲基部寬大,有柔毛;子房下位。蒴果球形。
2、品種簡介。品種的生態(tài)型很多,且種質(zhì)混雜,目前各地普遍栽培的品種有:大紅袍綠梗參。根冠較少,參根產(chǎn)量低;野生紫梗少葉參。長勢弱,產(chǎn)量難以提高;農(nóng)家紫梗少葉參。分別比以上兩個品種增產(chǎn)8.6%和6.7%;萊陽1號紫梗少葉參。是近年從農(nóng)家紫梗少葉參中經(jīng)連續(xù)系統(tǒng)選出的一個理想品種,比上述品種增產(chǎn)20%,能創(chuàng)高產(chǎn)。
二、生物學(xué)特性
輪葉沙參種子發(fā)芽起點溫度為8℃,萌發(fā)適宜溫度為15-18℃,生長發(fā)育適溫15-25℃,溫度低于10℃生長發(fā)育不良,高于25℃時,長莖葉而不利于根生長。6-8月為根生長膨大期,8-9月開花,9-10月結(jié)果。
輪葉沙參的適應(yīng)性廣、抗逆性強。經(jīng)實驗證明,在云南海拔1600-1900米,年均氣溫12-16℃,年雨量800-1800毫米,年相對濕度65%以上的山區(qū)、半山區(qū)均可種植。對土壤和栽培制度要求不嚴(yán),但以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微酸或微堿性砂質(zhì)壤土、壤土、紫色土為宜。前作以禾本科、豆科作物為好。
三、栽培技術(shù)
1、選地與茬口。沙參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1.1%以上、堿解氮70毫克/千克以上、有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有效鉀15毫克/千克以上,pH值6.3-6.5微酸性輕壤、中壤、棕壤土類種植均可。前作以烤煙、洋芋、芋頭為好,其次是玉米,切忌重茬。這樣的土地條件種出的沙參,質(zhì)地白皙,粉性足,肉厚,木質(zhì)部細,通根潔白無黃梢,參根干重高。椐測定砂土種沙參的鮮干比為4:1;而輕壤、中壤地的鮮干比則為3:1,水分少,干重高。
2、整地與施肥。沙參是直根系植物,根可長達1米,要求土層要深,整地要細透50厘米以上。同時,在深翻土地前每畝施入土雜肥3-4噸,碳銨60千克,普鈣基肥占70%施入,翻犁后整平耙細。理成寬80-100厘米、高20-25厘米的墑,待植。
3、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可采取春播(2-3月)或秋播(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播種,云南多數(shù)地區(qū)采取春播。
?、糯_保密度。在理好的墑上采取寬幅或窄幅開溝條播。寬幅每條18厘米,每墑播2-4條,窄幅每條10厘米,每墑播3-5條;溝幅深3-4厘米,溝底要平,土垡要細,溝距10-15厘米,畝播種4千克左右。播種后蓋嚴(yán)踏實,先蓋1厘米細土,踩實后再蓋1厘米細砂。
?、泼缙诠芾?。苗出土后需有良好的墑情作保證,保持土壤濕潤,出現(xiàn)第1片真葉時即可間苗,3-5片時定苗,株距為10-15厘米,每畝留苗14-16萬株。
4、田間管理
?、胖懈?。早春氣溫回升后,若地面板結(jié),要用釘耙松土保墑。沙參是密植作物,行距小、莖葉嫩、易斷,不宜用鋤中耕,必須隨時除草。沙參較抗旱,以田間持水量65%為適宜,但在早春干旱時,注意補水促苗,以噴灌或潑澆為好。使土壤上干下濕,促根下扎伸長。多雨季節(jié)要特別注意排水。
?、谱贩省=Y(jié)合雨前雨后或澆水進行,每畝以15-20千克尿素作提苗肥,一般分2次追施,分別于定苗后和旺長前施用。后期就不再追肥,只分別在旺長中、后期和花蕾期,用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根外追肥3-4次。
5、病蟲害及其防治
?、鸥Y(jié)線蟲病。5月初開始發(fā)生。線蟲侵入植株根部,吸食汁液、刺激細胞形成根瘤,使苗發(fā)黃,甚至死亡。防治措施:忌連作或前作為豆科作物;整地施肥時,每畝用15%殺線蟲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2-3千克,均勻撒施后翻犁。
?、瓶s葉病。是一種由紅蜘蛛傳毒引起的病毒病。病株葉片皺縮、扭曲,生長遲緩,植株矮小畸形。防治措施:選無病植株留種;于苗期,即5月上、中旬發(fā)生紅蜘蛛時,噴灑20%螨死凈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10%松脂合劑乳油500-800倍液。苗期發(fā)病前噴灑1-2次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
?、谴蠡蚁蠹?。以成蟲咬食幼芽和幼葉,造成嚴(yán)重缺苗。防治措施:于清晨或傍晚,在根際附近人工捕殺成蟲;每畝用鮮蘿卜條或菜葉5-7千克切碎,拌90%結(jié)晶敵百蟲10克成毒餌,傍晚撒于地面誘殺。
?、茹@心蟲。幼蟲鉆入根、莖、葉、花蕾中危害,使根莖中空、花蕾不實,嚴(yán)重影響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防治措施:冬季清園,減少越冬蟲源;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期,噴灑18%殺蟲雙水劑600-800倍液,或10%多來寶乳劑1000-2000倍液,或25%蘇云金桿菌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
6、良種繁育。選擇砂質(zhì)土壤地建留種地,施足基肥的同時,每畝增施15-20千克普鈣。選擇生長健壯,株形一致的1年生植株做種苗,每株只留主莖上的果盤,摘除側(cè)枝上的小果盤,以集中養(yǎng)分促使籽粒飽滿。7月中旬果實呈黃褐色時,標(biāo)志種子成熟,隨熟隨采,否則容易脫落。
四、采收與加工
1、采收。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獲;秋參(一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獲。以秋參為好。以下部葉片微黃,頂葉深綠,80%以上植株心葉未長出時收獲為好。收獲時先在墑的一側(cè)挖1深溝,露出根條用手拔除,除去參葉,抖去泥土,放于陰涼處。
2、加工。將參根按粗細分開,選晴天早上加工。先洗去泥,捆成0.7-1.2千克的把,將尾根先入開水內(nèi)順鍋轉(zhuǎn)2-3周(6-8秒鐘),再將整把撒入鍋內(nèi)燙煮,并用棍不斷攪動,繼續(xù)加熱使水溫沸騰,直到參根中部能捏去皮時,把參根撈出,剝?nèi)ネ馄ぃ瑫窀杉茨芩幱?。如遇陰天則應(yīng)烘干,以免變色霉?fàn)€。(董麗萍)
三高三壯
沙參是直根系作物,以取地下莖為主體,葉、稈、根均可作藥材,也是食用上品,全身是寶。具有適應(yīng)性廣,抗逆性強,營養(yǎng)豐富,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價值高,無論高山平地均可種植的特點,一般畝(l畝=1/15公頃,下同)產(chǎn)值可達2400-3000元左右,比麥玉苕畝增產(chǎn)值1400-2000元,增長58.3%-66.7%?! ∫?、播種高質(zhì)量,壯苗打基礎(chǔ) 沙參種籽小,播種密度和質(zhì)量對培育壯苗有直接影響,在培育壯苗措施上要嚴(yán)把“三關(guān)”、抓“六改”。“三關(guān)”一是品種選擇關(guān)。在品種選擇上應(yīng)選擇苗型健壯,抗逆性強,適宜性廣,豐產(chǎn)性高,無病蟲的沙參苗作種為宜。二是苗床選擇、整地關(guān)。苗床選擇上應(yīng)以背風(fēng)向陽,管理方便,抗不良氣候強的壤土作為苗床,整地要求田平如鏡,無大土塊、無雜根亂石,規(guī)范劃廂,高質(zhì)量播種,嚴(yán)格把關(guān)。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一般春季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增溫育苗法;秋季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初育苗,采用搭棚遮蔭,表土蓋草席保濕,防旱防淋。一般苗床寬以150-140厘米為宜,溝深30厘米,溝寬27厘米,邊溝、背溝深30-40厘米,寬30厘米,做到明水自流,暗水自降。三是施肥、播種密度關(guān)。一是施用高質(zhì)量的無公害肥料,一般畝用牛踏肥1000-1500公斤,生物鉀肥9-10公斤,優(yōu)質(zhì)水肥1500-3000公斤,混勻后一次性深施作基肥。二是消毒防病。實踐表明沙參種籽常有多種致病菌,容易引起莖枯病、褐斑病等病害的發(fā)生,因此,在外引種必須通過檢疫后再進行消毒處理,一般用50%的多菌靈300-350倍液浸種為宜。三是精細播種,播前用清糞水把苗床浸透,達到飽和為宜,采取稀播培育壯苗法,實行單粒點播,每10厘米見方播l-2粒沙參種籽,播種密度每平方米100-150粒為宜。播后蓋一層消毒細土,厚度為2.5-3厘米,覆土厚薄均勻一致,若過厚會影響出苗,若覆土過薄過淺,容易落干抗芽,出苗率低。覆土后用噴霧器把表土噴透,但注意不要把噴頭拿得過低,以免沖走種籽,影響全苗。然后,搭上表層草席,再起架搭棚遮蔭,架高30-40厘米為宜。四是苗床管理。苗床管理上,春季防寒防凍,秋季防旱抗芽,在水肥管理上,重點保濕,以苗床表土不發(fā)白為宜。出苗后,揭去第一層保濕草席,遮蔭棚仍然保持,否則一遇高溫干旱天氣易導(dǎo)致燒苗。施肥上應(yīng)以“少吃多餐”,早施追施,同時注意防旱、防澇、防病治蟲。確保沙參苗的健壯生長。抓“六改”,即:一改化肥、殘毒農(nóng)藥的施用為以有機肥為主體,適當(dāng)減少化肥、農(nóng)藥的使用量,確保綠色食品的質(zhì)量,二改遲栽為早育早栽。三改傳統(tǒng)移栽方式為規(guī)范化移栽。四改普通有機農(nóng)藥的使用為生物農(nóng)藥和環(huán)保農(nóng)藥的使用。五改粗管、遲管為精管早管,管理上采取“早、勤、穩(wěn)”的措施。六改人工除草為化除化控。 二、移栽高規(guī)格,壯稈促壯莖 在沙參移栽上,總的要求是“四高”(用高生物、高產(chǎn)量、栽插高質(zhì)量、高收獲指數(shù))、“兩少”(少施化學(xué)肥料、少施農(nóng)藥減污染)、“一上”(上密度、增株數(shù))的健身栽培目標(biāo)。達到生產(chǎn)集約化、高效化,可持續(xù)化發(fā)展。 1、重施底肥 在底肥施用上,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畝用腐熟牛踏肥3000-3500公斤,生物鉀肥8-12公斤,混勻后溝施作基肥。 2、規(guī)范移栽 在移栽上,適當(dāng)增加密度,畝株數(shù)對沙參產(chǎn)量影響為最大,實行增基肥,擴密度、全程控、防徒長、抓綜合、以高效促株壯的調(diào)控結(jié)合措施。其栽培方法主要采取條溝移栽法,溝寬20厘米,溝深7-10厘米,按照10厘米×20厘米的密度移栽沙參,一般畝栽2.8-3萬株。移栽后,畝用清糞水1600-2000公斤灌窩,以提高成活率?! ∪?、管理高水平,壯莖促高產(chǎn) 綜合配套的肥水管理技術(shù),是提高群體素質(zhì),快速形成高產(chǎn)群體的科學(xué)保證,也是沙參生產(chǎn)成敗的關(guān)鍵,故在管理上要做到“早、勤、穩(wěn)、防”。“早”是早施提苗肥.在移栽15-20天內(nèi),追施1次提苗肥,每畝用人畜清糞水1500-2000公斤窩施或順溝淋施;當(dāng)沙參生長到20-30厘米時,進行第2次追肥,畝用優(yōu)質(zhì)水肥1000-1500公斤穴施后用土培根,以后看苗補施,同時注意防旱保苗。“穩(wěn)”是稈肥要穩(wěn)施,看苗定量追肥或不施或少施或增施。“勤”是勤疏株定苗,畝保證基本苗2.8-3萬苗,使群體發(fā)育優(yōu)良,整體素質(zhì)提高,有利于高產(chǎn)苗架形成。“防”是綜合防治病蟲。在病蟲防治上,以莖枯病、褐斑病為防治重點。在農(nóng)藥使用上既要注意環(huán)境保護,又要注意產(chǎn)品污染,保證綠色食品總的要求。病害主要用紋枯凈、撲海因、農(nóng)抗120等生物農(nóng)藥防治;蟲害可用千勝、BT乳劑、除盡等環(huán)保農(nóng)藥防治。摘自《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