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于背部的腧穴,與五臟六腑有特殊聯(lián)系,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距離脊柱1.5寸的那條線上,可以稱為膀胱經(jīng)背俞穴段,大體上依據(jù)臟腑在體內(nèi)所處位置的高低而由上向下排列。有歌訣云:
自此挾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督六椎下治,
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俞在十五椎,
大腸十六椎之下,十七關(guān)元俞穴椎,
小腸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環(huán)二一椎下當,以上諸穴可推之。
背俞穴與臟腑的特殊聯(lián)系,在臨床上能反映臟腑的虛實盛衰,當背俞穴出現(xiàn)各種異常反應(yīng),如結(jié)節(jié),條索狀物,壓痛、陷下、丘疹等往往能夠反映相關(guān)臟腑的異常,因此可以用來診斷臟腑的疾患,同時背俞穴也是很好的調(diào)整臟腑虛實的穴位,如肺俞穴治療咳嗽、哮喘、外感寒熱等,手太陰肺經(jīng)以肺為中心,將許多臟腑器官組織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疾病也可以用肺俞穴來治療。其他背俞穴作用類似。相對來說,背俞穴對于臟的治療效果更好一些,對于腑的治療以募穴治療更好,如前面所講足陽明胃經(jīng)的天樞穴,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對大腸各種疾患都具有診斷治療作用。募穴在后面還會相繼談到。在臨床上經(jīng)常用背俞穴和募穴配合起來治療相關(guān)臟腑的病證,稱為“俞募配穴法”。
背俞穴的取法:
從歌訣中可以看出,背俞穴都是在不同的脊椎下旁開一寸五分,其中肺俞穴在第三椎下;心俞穴在第五椎下;膈俞穴在第七椎下;肝俞穴在第九椎下;膽俞穴在第十椎下;脾俞穴在第十一椎下;胃俞穴在十二椎下;三焦俞在十三椎下,腎俞穴在十四椎下,氣海俞在第十五椎下;大腸俞在十六椎下,小腸俞在十八椎下,膀胱俞在十九椎下。
現(xiàn)代解剖學將脊椎分成頸椎、腰椎、骶椎、尾椎,幼年時一共有32塊或者33塊椎骨,其中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3~4塊。成年后5塊骶椎長合成一塊骶骨,3~4塊尾椎長合成一塊尾骨。在成年骶骨前面(朝向腹部的一面)的中部可以看到4條橫線,是椎體融合留下來的痕跡,橫線的兩端有4對骶前孔,在骶骨的后面(朝向背部的一面)正中線上有凸起的骶正中嵴,相當于骶椎的棘突,骶正中嵴下外側(cè)有4對骶后孔,由上而下中醫(yī)稱為第一、二、三、四骶后孔。
第七頸椎下為大椎穴,第一椎指的是第一胸椎,第十三椎則與第一腰椎相對,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椎則分別對應(yīng)第二、三、四、五腰椎,第十八椎與骶骨正中線上第一骶正中嵴相對,第十八椎下則與第一骶后孔相平,依次類推,第十九椎下與第二骶后孔相平,第二十椎下與第三地后孔相平,第二十一椎下與第四骶后孔相平。
如果從上到下一椎一椎的數(shù)下來的確很困難,有幾個可以迅速確定第幾椎體的方法需掌握。
第七頸椎:正坐低頭,從頸部正中向下摸到最高的骨頭,即是第七頸椎棘突,再向下摸一椎,為第一胸椎,以下依次類推。
第七胸椎:兩側(cè)肩胛骨的下角平對第七胸椎棘突。
第四腰椎:兩側(cè)髂嵴最高點的連線通過第四、五腰椎棘突間的縫隙。身體兩側(cè)的胯部可以摸到以較大的骨骼,最高點之間的連線通過第四腰椎下,也就是第十六椎下,旁開一寸五分,便是大腸俞。
因此在取穴的時候,上半身的背俞穴可以先確定第一胸椎或者第七胸椎,然后再定穴,下半身的背俞穴則先確定第四腰椎(第十六椎),然后再定穴。
中醫(yī)中有“背薄如紙”之說,是因為背部下有許多重要的臟器,針刺不宜深,深則有刺傷臟器的危險,危險之可以要人性命,因此,很多沒有正規(guī)學習過針灸,卻又認為針灸很安全的膽大者,需注意。
背俞穴治療作用現(xiàn)代研究舉例
肺俞穴:改善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增強呼吸功能,增強肺通氣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可以調(diào)節(jié)呼吸功能??拷斡嵫ǖ拇箬毯惋L門也有類似作用。
心俞穴:可治療關(guān)心病、多眠癥等,可配合厥陰俞。
肝俞穴:用于膽石癥、胃脘痛等。
膽俞穴:主治膽道疾患,如慢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等。
胃俞穴:用于慢性胃炎、胃潰瘍等。
腎俞穴:腎絞痛、遺尿,改善腎功能等。
大腸俞:用于治療慢性結(jié)腸炎等
膀胱俞:用于治療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可用說膀胱經(jīng)背俞穴段對整個體腔內(nèi)的臟器都具有功能調(diào)整的作用,因此有很強的保健作用,但是背部的穴位自我操作比較困難,用不上力,因此可用一按摩錘,利用敲打的方式進行刺激,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相應(yīng)的背俞穴,或者同樣的力量敲打,哪兒酸痛明顯哪兒就多敲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