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騎單車是為了訓練比賽、越野入林或翱翔旅游甚至只是代步,體力與速度不見得是人人需要,但如何安全的讓車子停下來卻是每個人都用得上。 該用前煞還是后煞? 因為你的車子有兩組煞車,一組控制前輪,另一組控制后輪。為了讓你安全地停住單車,你必須充分明了使用煞車的技巧。 傳統(tǒng)的說法是:同時使用前及后煞。理論對一個尚不熟練于車技巧的初學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但是如果你始終不能突破這個階段,那么你就沒有辦法練巧妙控制單車的專業(yè)技巧。 通常欲在最短距離內(nèi)住單車的最好方法是,拉住前煞車到后輪剛好浮離地面的程度,因為行進中的人體與車子具有向前的慣性,再加重力加速度向下,這兩個力同時作用形成一個向前下方的合力,煞車動作是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抵抗向前的分力,而壓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所以這候大部份的摩擦力來自前輪。因為后輪浮起,后煞車己完全沒有作用。在松軟或濕滑路面,或前輪爆胎時,要充分利用后煞車,然而在一般乾燥的平坦路面,不管是理論上或實際上,前煞車永遠可以提供最大的煞車功效。一旦學會正確的使用前煞車,你將會是一位安全的騎士。 你一定會擔心,這樣不會來個前滾翻嗎?是有可能,不過只會發(fā)生在那些尚未學會調(diào)節(jié)前煞車力道的騎士。至于一些以仰賴后煞車停住單車的騎士們,在他們發(fā)生意外之后便會頓悟:出現(xiàn)緊急狀況時,因為驚慌而本能地使勁抓住十分陌生的前煞車,以期增加煞車力道,結果往往是摔個倒栽蔥,好生狼狽。 也有人認為「前滾翻」發(fā)生的原因不是因為前煞車力道太強,而是因為大力使用前煞車卻沒有利用手臂的力量抵抗減速力,車子是停住了,而騎乘者繼續(xù)往前沖,直到他的屁股「坐上」車把,換車子「騎」人了。這種事不會發(fā)生在只使用后煞車的人,因為當后輪離開地面時,己因喪失摩擦力而不具煞車作用,不過只使用后煞車的代價是煞車距離增加為只使用前煞車時的兩倍。所以說,對于常騎快車的騎士而言,光仰賴后煞車是不安全的。記住,在緊急煞車時,以手臂穩(wěn)固地撐住耳體,避免前翻,要領是盡可能把屁股后推到可掌握的極限(不要黏在座墊上),盡量把重心往后移。這個技巧適用于各種煞車條件,不管是只使用前煞車或同時使用前、后煞車。 同時使用前、后煞車容易產(chǎn)生「甩尾」現(xiàn)象,如果后輪發(fā)生側滑時前煞車仍然作動會導致后輪甩過前輪,因為前輪的減速力大于后輪的減速力。一旦后輪發(fā)生滑動時往往傾向于側滑而不是前滑。這時必須立刻低后煞車之力道,或完全釋放后煞車,以恢復平衡。 在乾燥的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上,前煞車的使用時機多于后煞車,也可以說是前煞車為主,后煞車為輔,甚至可以全不用后煞車。國外就有人大力推崇這種主張。 理論上,最大的煞車效果發(fā)生在作動前煞車至后輪剛要浮離地面的程度,這時候只要稍稍施力于后煞車都有可能導致后輪側滑。欲體驗這個理論,可找一個大廣場,同時使用前后煞車,但是把大部分力量用于前煞車,兩腳繼續(xù)踩踏,你的腳會感覺到后輪浮舉。初期慢慢加速感受,之后逐漸加快速度進行緊急煞車練習,直到你察覺這種現(xiàn)象為止。這樣一來你就可學會拿捏到后輪剛好浮舉的臨界點了。 既然只用前煞車就可以,那還要后煞車做什么?還是有用的,在下述情況下非用不可,即一、濕滑路面:在乾燥的路面上,車胎鮮少打滑,但在濕滑路面上,情況就不一樣了。在此狀況下若后輪打滑,很容易恢復平衡,若發(fā)生前輪側滑將無法挽救,所以必須使用后煞車停住車子。二、松軟路面:情形與濕滑路面相似,車胎打滑的可能性大增,同樣必須使用后煞車停住車子,唯此時可酌情使用前煞車,以前輪不打滑為限度。三、顛簸路面:行走在顛簸路面上,車輪很有可能跳離地面,這種情況下不可使用前煞車。如果在前輪跳離地的情況下使用前煞車,前輪會鎖死,以鎖死的前輪著地將會是一件很糟的事。四、前輪爆胎時:騎車時如果遇到前輪突然爆胎,不可使用前煞車,倘若在這種情況下用前煞車,輪胎可能脫離鋼圈,進而導致車子翻覆,不同不慎。五、前煞車故障:前煞車鋼索斷掉或煞車皮過度磨耗及任何其他問題導致前煞車無法使用時,當然只有使用后煞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