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娜允,最后的傣族古城

 ciqlg 2009-05-13
薄荷小筑娜允,最后的傣族古城

作者:納蘭_秋 提交日期:2009-5-4 12:12:28  

 
  娜允,最后的傣族古城
  
  娜允,很少人聽說過,即使在所謂的信息化時代,它的身影也不常見,偶爾跳出來時,人們會用疑惑的眼光打量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是漢語還是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譯音?它代表著什么?它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和傳說?
  娜允是云南境內(nèi)的一座古城,擁有長達七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古城、古鎮(zhèn)在云南并不少見,但娜允有著獨特的身份和地位。
  書寫娜允歷史的是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傣族人,傣民族歷史悠久,一直是華夏大地西南一隅的重要角色,他們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明,吸收了先進的外來文明,諸如儒家文明、佛教文明等,使傣族的歷史豐富博大。
  佛教文明對傣族的影響尤為深遠。傣族人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虔誠子弟,很多傣族人從小就在寺院里長大,聆聽著裊裊的梵音,觸摸著富有傳奇色彩的“貝葉經(jīng)”。娜允古城至今保留著佛教色彩濃郁的傣族王宮和數(shù)量不菲的貝葉古經(jīng)。
  娜允不僅見證了傣民族的過去和現(xiàn)在,還記錄了西南諸民族融和的真實歷史。它的身上刻滿了民族交流的痕跡,傣族曾經(jīng)的輝煌,土司制度的興盛和衰落,邊地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恩怨……娜允擁有博大精深的歷史內(nèi)涵。
  可是娜允正處于瀕危的境地。火災和文物霉變是困擾娜允古城的兩大難題,此外還有傣族文化的繼承問題,貝葉經(jīng)文的翻譯和解讀問題……
  誰能挽住娜允離開的步履呢?
  
  歷史悠久的傣族古城
  
  娜允是一座傣族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南邊陲末端的孟連縣城西部,地理位置正處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匯點,因此被譽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綠寶石”。其西部和南部與緬甸撣邦山水相連,背倚郁郁蔥蔥的金山,前臨高低起伏的壩子,清澈的南壘河從古城的東面婉蜒南去。
  如果從空中鳥瞰娜允,入眼而來的全是傣族①風情濃郁的景致。古城坐南朝北,有別于中原大地坐北朝南的傳統(tǒng)建筑模式;整體建筑風格依山傍水,大多類似于苗、侗等族的干欄式建筑群,隨著坡度水勢而起伏,體現(xiàn)了傣族“寨前漁,寨后獵,依山傍水把寨建”的古老建筑美學觀念。
  娜允在古代是孟連傣族貴族聚居的地方,也是元、明、清、民國四個時代孟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的中心。孟連傣族土司自元代起,就以娜允古城為中心,統(tǒng)治著滇西南瀾滄江②以西至薩爾溫江以東這片廣闊的土地,前后長達七個世紀。700多年來,娜允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傣族的貴族文化——想要了解傣族貴族文化,就要到娜允古城——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娜允傣族的歷史非常悠久,但并不是土生土長的,而是從離此不遠的云南瑞麗遷徙而來。根據(jù)歷史記載,南宋末年,蒙元的鐵騎揮師南下,忽必烈覬覦南宋的花花江山,想通過包抄的手段將南宋偏安政權扼殺在甕中。忽必烈先是征服了大理王國③,隨后趁勢消滅了幾個獨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進而征服大西南,完成對南宋的合圍。
  大理國不堪蒙古鐵騎的蹂躪,抵抗不多久就覆亡了。一個由傣族人建立的王國——麓川王國的統(tǒng)治者罕帕法王子感受到了唇亡齒寒的威脅,遂決定帶領親信大臣和民眾從首府勐卯出走,遠離狼煙四起、民不聊生的戰(zhàn)場。勐卯就是現(xiàn)在的瑞麗縣。罕帕法王子率領著臣民順瀾滄江南下,翻越阿佤山,抵達了孟連。孟連在傣語中是理想之地的意思。大概是孟連的生態(tài)氣候條件與勐卯差不多,有一種逃離家園又回到家園的感覺,故此傣族人在孟連定居下來,一直繁衍生息至今。
  罕帕法王子帶領自己的臣民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終于把孟連和娜允建設成為一個良田萬頃、人煙稠密的繁華小城。一座嶄新的城池——娜允拔地而起,它作為孟連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在罕帕法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后,把一位德高望重的蒙古族政治家賽典赤.瞻思丁派往云南,做云南行省的平章政事,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長。當時賽典赤.瞻思丁已年過花甲,但頭腦清楚不糊涂,對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采取了懷柔的“力功不如德降”的政策,就是以德服人,注意團結和拉攏少數(shù)民族的貴族,而不是倚靠武力采取高壓政策。
  賽典赤.瞻思丁最大的貢獻就是建議忽必烈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一種元、明、清三代統(tǒng)治者前后沿襲采用的民族政策,它發(fā)源于忽必烈時代,到明朝日趨完備,清朝雍正皇帝實行改土歸流后開始走向衰落。
  元朝初年,忽必烈在賽典赤.瞻思丁的建議下在西南邊陲首倡土司制度,任用各民族中的豪酋為各級土司土官。土司按照規(guī)定必須向中央王朝履行一定的義務,包括朝貢、納賦等內(nèi)容。土司一經(jīng)授職,就是終身世襲,為了防止世襲中的冒襲、錯襲等情況的發(fā)生,元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了明確的承襲順序,先子后侄、再兄弟,若無子侄兄弟者妻亦可承襲,但必須是土人。這種“以夷治夷”的方法很是有效,即能拉攏少數(shù)民族貴族為中央政府效力,并給予其一定的榮譽和權柄,使其能夠保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穩(wěn)定,維持王朝大一統(tǒng)的局面。
  土司制度在云南諸少數(shù)民族中普遍推行后,孟連作為傣族的聚居地也設立了土司,長官自然而然的由罕帕法王子擔任,而且世襲罔替,中間雖經(jīng)歷過改朝換代的變遷,但罕帕法家族的統(tǒng)治地位卻沒有動搖過。
  公元1289年,罕帕法王子開始主持修建娜允城。一座傣族風情濃郁的娜允新城于十三世紀末期從莽莽荒原的孟連壩子上崛起,從此以后一直是孟連土司的治地所在。從罕帕法開始至新中國成立,一個土司家族世代承襲,歷經(jīng)元、明、清和民國4個時代,綿延將近七個世紀,娜允古城透著歷史的滄桑,引發(fā)人們的思古幽情。
  通往娜允古城的路上,令人欣悅的色彩逼人而來。翠綠色的麥田好像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地毯,一直延伸至天際和流動的白云相接,給人一種天地合一的境界;路兩旁是金黃色的油菜花,密密匝匝的仿佛一幅黃色的畫卷,上面偶爾點綴著醒目的綠色,讓人神清氣爽;喜人的甘蔗林遍布草甸,甘蔗的葉子隨風舞動,令人口內(nèi)生津,甜蜜的感覺溢滿心田。
  陶醉中,娜允古城呈現(xiàn)眼前。以前各式各樣的荒誕想法一掃而光,真實的娜允就在眼前,容不得一絲的遐想和杜撰。娜允是一座嚴謹?shù)某潜?,端坐在生機勃勃的翠綠色中,四周巨大的榕樹和高挺的竹林交相掩映,竹樓建筑櫛比鱗次,如翼的飛檐讓人神飛九天。
  娜允在傣語中是“城里”的意思,而這個所謂的城里卻是由上、中、下三城和“芒方崗、芒方冒”兩寨組成。這樣的建筑格局明顯的吸收了中原文化,上、中、下三城代表著三才,即天、地、人,連同兩寨,則構成金、木、水、火、土五行④排列,這說明娜允古城在建造伊始就參考了中原文明的五行說,也印證了中原文化對傣族先民的巨大影響。
  上城過去是孟連土司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以位置顯赫、規(guī)模宏大的孟連宣撫司署和上城佛寺為核心。中城原為土司岳父家、土司代辦家及其它官員居住。下城是宣撫司署中總攬內(nèi)外政務的官員、議事庭長和部分官員的居住地。芒方崗、芒方冒兩個寨子,分別為宣撫司署的護林人和獵戶們居住,過去專為土司守林、打獵、養(yǎng)馬、養(yǎng)象,供奉野味。
  “三城兩寨”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孟連傣族土司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也體現(xiàn)了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實行土司制度的背景下的森嚴的等級觀念和尊卑秩序。
  娜允古城獨特的自然風光,淳樸的傣家風情,以及別具特色的傣族古城格局、村落形態(tài)、古老的土司建筑,連同令人耳目一新的傣族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共同構成了娜允古城寧靜、古樸和自然的詩意棲居。
  700多年的滄桑歲月,造就了娜允古城豐厚悠久的民族文化,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僅存的最后一座比較完整的傣族古城。
  
  貝葉經(jīng),樹葉上的文明
  
  佛教的傳入給傣族人插上了信仰的翅膀,他們虔誠的皈依佛門,相信佛能帶給他們永恒的慈祥和寧靜。聰明的傣族人吸收了佛教中的先進文化,使自己民族的文明和歷史更加飽滿、生動和悠長。以“貝葉經(jīng)”為核心的“貝葉文化”是傣族文化的根,是傣族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傣族繼續(xù)創(chuàng)造輝煌文明的基石。
  說起貝葉經(jīng)還要從一種樹說起。在傣族生活的地方,有這樣一種說法——“五樹六花”象征著傣族,“五樹”中有一種樹叫做“戈蘭”樹,又稱“貝多羅”樹,屬棕櫚科的一種熱帶性植物,在中國的西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等地廣泛種植,由于這種樹的樹葉紋理縝密,具有獨特的材質,《周藹聯(lián)竺紀游》中曾有“貝葉是大西天一種樹葉,光潔可書”的記載,因此在紙張發(fā)明之前,南亞、東南亞諸佛教地區(qū)的經(jīng)文往往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稱為“貝葉經(jīng)”。
  傣族人心目中,貝多羅樹是一種吉祥物,是光明和愛情的象征。就像龍鳳在漢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意義一樣,貝多羅樹寄托了傣族人的圖騰情結,貝葉成了傣族人智慧、才華和古老文明的象征,被譽為“運載著傣族歷史文化走向光明的一片神舟”??虧M文字的貝葉是傣族人的史書,記載著傣族的過去,鐫刻著傣族的輝煌。
  佛教的傳播在紙質媒介尚未發(fā)明之前,貝葉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巨大。貝葉上所記載的佛教經(jīng)典很多都是佛教定型以前的原始教義,這對于探討佛教的起源、流傳和壯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最早使用貝葉記載佛經(jīng)的時間,史書上并沒有明確記載,但《添品妙法蓮華經(jīng)》的序中曾說:“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于大興善寺,重勘天竺多羅葉本。”這里面的“多羅葉本”指的就是《法華經(jīng)》的貝葉寫本?!斗ㄈA經(jīng)》是公元前后大乘佛教⑤興起時的經(jīng)典,可見大乘初興之際,佛教徒便將經(jīng)文刻在貝葉上,以免散佚遺忘。
  又據(jù)《佛本行集經(jīng)》載,釋迦牟尼⑥在菩提樹下成佛后,曾在貝葉上記錄下了耶輸陀羅之子為耶輸陀羅的不貞之冤洗刷昭雪,使其母子免除災難的事跡,這說明在佛教萌芽、誕生之際貝葉已被用來書寫文字。由此推算,貝葉經(jīng)在歷史上使用和推廣,比起佛教的歷史來還要久遠,距今至少兩千七百多年了。
  傣族使用貝葉的歷史,始于一個“綠葉信”的傳說。傳說中,貝葉是知識、文明、智慧的化身,它的紋理縝密,材質獨特,具有耐久保存的特性,是上天賜予傣族人的一份厚禮。傣族人對貝葉的應用大大超乎佛經(jīng)的范圍,天文歷法、醫(yī)藥、文學、法律、音樂等傳統(tǒng)文化都要依靠貝葉記錄傳承,久而久之形成了獨特的“貝葉文化”,貝葉的功用也因此擴展,由以前單純的佛經(jīng)刻本拓寬到各種文獻,成了內(nèi)容豐富的文化寶藏。
  但需要厘清的是,傣族的貝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舶來品,是中外交流的產(chǎn)物。由于傣族的地緣特性,決定了傣族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很大,歷史文化也頗具印度色彩。據(jù)傣族文獻《帕薩坦》的記載,早在釋迦牟尼涅槃以前,就有佛教徒來到緬甸一帶傳播佛法。公元前二世紀,西雙版納的傣族人首次派出代表前往緬甸迎接佛牙和佛經(jīng),貝葉經(jīng)也隨之傳入傣族,漸漸被傣族人接受并使用,化作傣族人的歷史血脈,生生不息。
  到了初唐、盛唐的時候,貝葉經(jīng)已不是什么新鮮物,稍具規(guī)模的佛教寺院都可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貝葉經(jīng),尤其是傣族地區(qū)的佛寺,貝葉經(jīng)已經(jīng)非常普遍,和現(xiàn)在的紙質佛經(jīng)沒什么區(qū)別。貝葉經(jīng)不再拘囿于西南一隅,首都長安也出現(xiàn)了它的身影。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法師操貝葉開演梵文。”《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也說:“將敷貝葉之文用啟蓮宮之會。”可見都城的寺廟里也藏有貝葉經(jīng),而且“貝葉”兩個字的含義也拓展了,不再簡單的代表記錄佛經(jīng)的載體,而是成了“佛教經(jīng)典”的代名詞。
  關于貝葉經(jīng)的制作,工序非常繁復,需要極大的耐心。一部經(jīng)典需要多片貝葉才能完成,其制作過程為采葉、水煮、晾干、磨光、裁割、燙孔、刻寫、上色及裝訂等步驟。制作貝葉經(jīng)所需的貝多羅樹葉以嫩葉為佳,葉片要柔軟強韌,采下后經(jīng)水煮、晾干兩道工序,使葉片變得柔韌,再用粗木棒將葉片表層兩面磨光。葉片處理好后,將其裁截成所需的規(guī)格,在葉面中間或靠邊的地方,穿一到二個小孔,用來裝訂。穿孔后的貝葉就可以刻寫文字了,一般情況下,每面最多刻寫七、八行,末了還要刻上頁碼。接下來就是上色工序,先用特別調制的墨水涂在葉面上,再將葉面擦拭干凈。最后,用繩、棉線或竹篾等物穿孔而過,并用與貝葉一般大小的木質夾板作為封面及封底加以固定,如此一部貝葉經(jīng)就告完成。
  細心中流淌著智慧,耐心里傳承著歷史。千百年來,一輩又一輩的傣族先人孜孜不倦的用鐵筆在貝葉上撰寫文字,留給后世無窮的智慧和精神財富,可在數(shù)以萬計的貝葉經(jīng)中,沒有一個人在自己刻寫的經(jīng)本里留下名,他們默默地奉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華,不圖名利,只求傣族的獨特文明能夠流傳后世,發(fā)揚光大。
  今天,娜允的上城佛寺⑦里還保存著為數(shù)可觀的貝葉典籍。這些書寫在貝葉上的文字,不僅鐫刻了傣族的歷史,而且封存了娜允古城最遙遠也最動人的記憶。也許有一天娜允古城可能坍塌,上城佛寺的金光不再閃耀,但貝葉上的文字永遠鮮活,看到它,祖先的英雄業(yè)績就會浮現(xiàn)眼前,傣族人的心里就會生出無比的自豪!
  
  娜允,何處是歸程
  
  娜允古城中除了傣族外,還生活著佤族、拉祜、哈尼、布朗、漢等民族,各個民族和諧相處,并沒有多少刀光劍影的戰(zhàn)事見諸歷史的記載。相反倒是民族間友好交往的傳說卻一直傳唱,其中以傣佤兩族聯(lián)姻結盟的故事最為動人。
  故事還得從娜允古城的建造者——罕帕法王子說起。當年罕帕法王子率領部落民眾沿瀾滄江遷徒,跋山涉水,異常艱苦,到達今西盟縣境的馬散時,人困馬乏,舉步維艱。善良的佤族部落首領知道后,殺雞宰牛盛情款待。年輕的罕帕法王子與佤族酋長美麗的女兒一見鐘情。罕帕法王子便向佤族酋長求婚。佤族酋長慷慨允諾,把女兒的名字改成傣族的稱謂葉蓮——傣語中,“葉”的意思是指女性,葉蓮意即名字叫蓮的女孩——與罕帕法王子結為夫妻。盛大的婚禮上,傣佤雙方以象牙和牛角互贈,寓意兩人的婚姻像象牙一樣潔白,像牛角一樣堅實光亮。兩個王子對天盟誓:象牙不會爛,牛角不會枯,傣族和佤族永結同心,世代是親戚,萬年不變心。
  傳說雖無法印證,但其影響力和生命力卻不可低估。這個關于民族間和睦相處的動人故事,宛如瀾滄江的江水一樣奔流不息,穿越時光的隧道,永遠流傳在當?shù)厝说男闹?。象牙和牛角象征的永恒的民族情誼賦予了娜允古城新的內(nèi)涵,它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傣族古城,還是一座民族和睦、和諧、和平相處的模范之城。
  可是,拋開這些歷史的沉積,我們會痛心的發(fā)現(xiàn),娜允的一切都在變,在現(xiàn)代文明和商業(yè)化大潮的侵蝕下,娜允的精神內(nèi)核發(fā)生了扭曲,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古城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何處是它的歸程和歸宿,我們的心里生出隱隱的憂患。
  漫步娜允古城的街頭,彌漫的現(xiàn)代化氣息逼人而來,使人覺得籠罩在歷史煙霧中的娜允古城似乎正在逃離自己的過去。忘掉過去意味著背叛,忘掉歷史意味著死亡。難道娜允真要徹底地與歷史割裂嗎?那樣的結局不可想象,就像一個外表堂皇的人,外在的永遠是虛無的,內(nèi)在的才是永恒生動的質感。
  現(xiàn)實中的娜允古城一定會讓你驚詫,因為如果真實的觸摸它,古城的“古”字恐怕要大打折扣。傣族情調的竹樓只是外在的幻影,內(nèi)里是鋼筋混凝土澆筑的骨架;傣族人家供奉佛祖所需要的肅穆安寧的環(huán)境消失了,代之以鬧嚷嚷的電視機和海量信息;民族特色濃郁的傣家服飾也變得黯淡無光,象征著現(xiàn)代文明的西服革履大行其道……娜允的面目全非,這還是那個僅存的傣族古城嗎?
  除了精神上的背叛,來自客觀方面的威脅也不容小覷。娜允古城內(nèi)的房屋都是木質結構,容易失火,加之房子周圍全是大樹,由于沒有防雷設備,下雨打雷后,容易導致雷電火災。古城道路非常狹窄,通常只夠一車通行,沒有足夠的消防通道,一旦失火,住在古城內(nèi)的幾千居民一下子往外跑,消防車根本上不來,后果很難想象。
  還有,因為娜允古城沒有專門的文物庫房,大量文物就堆放在孟連宣撫司署⑧的一間不足20平米的房間內(nèi)。進入這間簡易的“文物庫房”,發(fā)霉的氣味撲面而來。由于不是專門的文物庫房,房間的濕度和溫度很難控制,一些紙質文物和歷代中央政權賜給土司專用的官服都發(fā)霉了。
  被稱為“中國樹葉上的文明”的貝葉經(jīng),對于傣族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價值。可是因為保存不妥,再加上潮濕、風化等原因,有的已經(jīng)變黑斷裂。如果不對其進行技術上的搶救,再過若干年,這些古老的貝葉經(jīng)可能就不復存在。
  無論是精神上的危機,還是客觀方面的不可預料的因素,都把娜允古城推到一個瀕臨死亡的絕境。精神上的背離最可怕,因為一旦如此,自我就沒有了,失去了自我的獨特的個性,這樣的情形和死亡有什么分別呢?
  娜允,最后的傣族古城,已然安穩(wěn)的走過了七百年的滄桑歲月;未來的日子里,希望娜允還是娜允,活出自我的精彩。
  
  旁注:
  傣族①: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歷史悠久,其先民在不同的時期分別被稱為“滇越”、“僚”、“金齒”、“白衣”、“百夷”或“擺衣”。“傣”為本民族自稱。不同地區(qū)的傣族,因其風俗習慣、服飾特點的差異,分別被稱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瀾滄江②:中國西南地區(qū)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瑪?shù)奈鱾龋狭髟谖鞑刈灾螀^(qū)昌都縣附近與昂曲匯合后稱瀾滄江,流出國境稱湄公河,在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長2153千米。
  大理國③:公元937~1253年存國,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民族政權,疆域大致在今云南一帶。后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jié)度段思平自立為王,國號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
  五行④: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chǎn)生變化。
  大乘佛教⑤:佛教派別,公元1世紀左右形成于印度,是北傳佛教的主流,宣稱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倡導慈悲一切眾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
  釋迦牟尼⑥:公元前565到前486年在世,佛教創(chuàng)始人,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29歲時,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創(chuàng)立佛教。
  上城佛寺⑦:供土司各官員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佛殿為抬粱式結構,三重檐歇山屋頂,土筑墻身,內(nèi)外飾以吉祥蓮花圖案和佛教壁畫圖案,至今仍是傣民進行祭拜與賧佛等宗教活動唯一的公共性建筑。
  孟連宣撫司署⑧:位于娜允古城的上城,傣語稱“賀罕”, 意為金色的王宮,是云南清代土司衙門的代表,是云南唯一的一座由傣、漢建筑合壁的大型建筑群。

作者:薄荷_酒窩 回復日期:2009-5-4 12:19:31
  辛苦了~~
  欣賞:)

作者:閱歷尚淺 回復日期:2009-5-4 12:23:01
  :-)

作者:納蘭_秋 回復日期:2009-5-4 12:58:33
  保留完好的貝葉經(jīng)文
  
  
  貝葉經(jīng)書
  
  
  傣族佛寺
  
  
  傣族竹樓
  
  
  古樹菩提
  
  
  孟連宣撫司署
  
  
  娜允古城風光
  
  
  釋迦牟尼像
  
  
  鮮艷的傣族服飾
  
  
  載歌載舞的傣族姑娘
  
  
  至今保存完整的宣撫司署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在线|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亚洲男人天堂网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子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自拍| 内射精子视频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蜜桃星空传媒在线观看| 中国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色偷偷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又猛又黄又粗又爽无遮挡| 国产三级视频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激情|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 久久久精品日韩欧美丰满| 老鸭窝精彩从这里蔓延| 东京热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在线小视频你懂的| 欧美日韩精品人妻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一区二区欧美另类稀缺| 日韩色婷婷综合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中文|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三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精品推荐国产麻豆剧传媒| 国内欲色一区二区三区| 殴美女美女大码性淫生活在线播放| 翘臀少妇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偷拍视频观看|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女厕偷窥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