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上一集講到,在主父偃當齊國國相時,齊厲王自殺了。加上趙王告發(fā)主父偃接受賄賂,主父偃被投入獄中。愛惜人才的漢武帝本不想殺了主父偃,但是,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公孫弘?yún)s別有用心地站了出來。他暗示漢武帝如果不處死主父偃,天下人就會認為是漢武帝為了將齊國封地收回,故意指使主父偃逼死了齊厲王。那么公孫弘為什么極力主張?zhí)幩乐鞲纲饶??漢武帝會聽從公孫弘的意見嗎?主父偃能躲過這一劫難嗎?議百家_百家講壇 n
C/cnt 其實公孫弘的話太厲害了,如果說是個天平,天平的兩邊一邊是死亡,一邊是赦罪,那么公孫弘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天平死亡那一邊投上了最后一個砝碼,讓天平迅速地向死亡傾斜。換句話說,公孫弘的這句話是主父偃下地獄的一道咒語,這個公孫弘話一出口,漢武帝相信了,主父偃就被漢武帝處死了。那么,主父偃被殺究竟有哪些因素呢?第一,趙王的告狀。這是主父偃翻車的誘因,導火索。第二,樹敵太多。主父偃這個人八方樹敵,倒行逆施,散金斷交,導致他最后無人替他說話。其實主父偃的話是可以講的,因為為什么呢,其實齊厲王和他姐姐的這種亂倫關系是完全可以拿到桌面上講的,而且如果查一查的話,主父偃也不過是奉公辦事,并沒有逼殺他。但是因為沒有人替他說話,漢武帝并不了解齊厲王自殺的全部真相。第三,公孫弘的讒言。公孫弘的讒言可以說是致主父偃致死的一記勾手拳,這一拳算是擊中了他的要害。第四,漢武帝的冷酷。漢武帝的冷酷大家千萬不要忘掉,漢武帝是個非常冷酷的人。n5MN.Am&sE'K 議百家_百家講壇j$V)Z*f-Rv[ x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百家講壇下載,讀史記,王立群讀史記,論語,劉心武,百家講壇講稿,玄奘西游記,白家講壇3e8_Zs+@-^r 畫外音:公孫弘的這一番話讓漢武帝最終下定了決心,處死了主父偃,一代奇才主父偃就這樣死了,公孫弘借漢武帝之手除掉主父偃,借刀殺人的毒計被公孫弘運用得爐火純青。在公孫弘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主父偃會是唯一的刀下冤魂嗎?公孫弘除了陷害主父偃外他還陷害過誰呢? 議百家_百家講壇t^l*i l2@ dNa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百家講壇下載,讀史記,王立群讀史記,論語,劉心武,百家講壇講稿,玄奘西游記,白家講壇T0G ~b#P V[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百家講壇下載,讀史記,王立群讀史記,論語,劉心武,百家講壇講稿,玄奘西游記,白家講壇] y9A8b7bkC 公孫弘借刀殺人并不是初犯,公孫弘其實是留有案底的,他其實借刀殺人的事情公孫弘做的不只一次,他前面還有一次,那一次是他和董仲舒。我們前面有一集叫《董生獻策》講董仲舒在漢武帝繼位以后上了《天人三策》,也就是講天和人關系的三道策文。這個天人三策中間最重要的是兩句話,就是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天人三策上過以后,漢武帝非常信任董仲舒,就想重用董仲舒,但是公孫弘心里頭嘀咕起來了。公孫弘嘀咕什么呢?我們講過公孫弘的家底,公孫弘多大開始上學?公孫弘從四十歲才開始從豬倌讀書啊,而董仲舒是從小就學習的。董仲舒的經學功底遠在公孫弘之上,所以公孫弘深知董仲舒的才學遠在他之上。第一,董仲舒的才學在公孫弘之上;第二,董仲舒看不起公孫弘的人品,曲學阿世。所以,公孫弘就想辦法要把董仲舒給除掉,他怎么除掉呢?他給漢武帝提了一個建議,他說董仲舒是膠西王國相的唯一合適人選。這個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哥哥叫劉端,膠西王劉端這個人是一個非常壞的諸侯王,他壞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在他的膠西國的國內任意殺人,多次違犯漢朝的法律,所以到了最后大臣們都忍無可忍,紛紛上書要求漢武帝嚴懲膠西王,漢武帝念手足之情不愿意殺他。漢武帝不殺他最后想了個辦法怎么辦呢,就把他的膠西國的領土給他削了,給他砍了一半領土,這一砍,劉端就更火了。劉端一火,這個膠西王劉端就做什么呢?消極怠工,他那個膠西國的倉庫壞了,他也不修,讓倉庫里的東西就露天堆放隨意地爛,然后他把他的王宮的大門給堵著,開了個小偏門,他經常還玩什么呢?玩失蹤,一弄國王就失蹤幾天,誰也找不到了,他跑到其他的國家改變姓名到處胡竄,就是這么一個人。而且膠西王劉端還有一個特點,這個家伙特別聰明,因為按照漢朝的規(guī)定,一個諸侯國的國相和高官是中央政府給它任命的,中央政府任命的高官呢這個膠西王總想辦法把他除掉。兩手,他就找你的毛病,找著罪名一上奏,殺。找不著罪名怎么辦呢?下藥,把他毒死。所以膠西國雖然是個小國,兩千石的高官在膠西國被殺的一下子幾十個人。就在這種背景下,公孫弘說董仲舒適合做膠西王的國相,漢武帝一聽挺好啊,董仲舒是個大儒啊,是個大知識分子啊,是個大專家,好了,讓董仲舒去了。其實公孫弘的主意是什么呢?兩條,第一,不能讓董仲舒留在中央政府,因為董仲舒的才學,董仲舒的能力,一旦留在中央政府可能是公孫弘巨大的威脅。再一個,你給他派到膠西國去,沒等多少時間,膠西王就會把董仲舒給做掉,這不就借刀殺人了嗎?他是這樣想的,結果漢武帝就把剛剛上了《天人三策》的董仲舒一下子就給派到了膠西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個膠西王劉端雖然作惡多端,但是他對董仲舒卻是格外尊重,這倒是奇了怪了。他不但沒有殺董仲舒,而且對董仲舒是畢恭畢敬,不過董仲舒倒是很聰明,他知道這個不被殺只是暫時的,所以董仲舒在膠西國待了沒多長時間,董仲舒辭官不干了,官辭了,所以董仲舒算是躲過了一劫。主父偃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主父偃是被他殺掉了。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百家講壇下載,讀史記,王立群讀史記,論語,劉心武,百家講壇講稿,玄奘西游記,白家講壇!jd$Pt QH 6_.C5~ nB:K&p'N www.1baijia.com.cn_"XVKVb"y Lr 畫外音:根據(jù)《史記》記載,董仲舒一直看不起公孫弘的為人,因此公孫弘非常慷慨,從此便對董仲舒懷恨在心,但是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并沒有記載主父偃曾經對公孫弘做過什么失禮過分的事,那么主父偃到底是怎么得罪了公孫弘呢?主父偃和公孫弘到底如何結怨的呢? -W*f%[+|/Eq2W;em 主父偃曾經向漢武帝提過非常有名的兩個對策。第一,建朔方郡。是主父偃提議在河套地區(qū)建朔方郡,朔方郡建了以后可以減少從內陸向它運糧草的困難,這個建議大臣們反對,公孫弘堅決反對,只有漢武帝支持主父偃。主父偃這個建議是多數(shù)服從少數(shù),通過了。這是公孫弘和主父偃唯一的一次沖突,而這個事從他倆看都是為了國事,本來是為了國事,但在公孫弘的心里他不這樣想,他覺得主父偃搶了他的風頭,這是第一件事。主父偃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行推恩策。這是漢武帝時期非常有名的一個政策,叫推恩策。什么叫推恩策呢?主父偃覺得他說古代的諸侯國它很小,方圓幾百里幾十里就是個小諸侯國,它人口少,兵力少,它不能造反?,F(xiàn)在的諸侯國動不動幾百里甚至方圓上千里,那么大的一個諸侯國它實力很強大,那么到一定的時候它就可能造反,像七國之亂。主父偃建議啊,他說你最好采取什么辦法呢,他說現(xiàn)在諸侯王少則十幾個兒子,多則幾十個兒子,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的兒子一點兒沒有。他說你這樣,你下一道命令讓諸侯王把他的土地平均分給他的兒子,他十個兒子分十份,二十個兒子分二十份,然后兒子再以后呢有了孫子再分給孫子,讓每一個諸侯的后代都有自己的封地,表面上是給他們恩惠,實際上是把大諸侯國變成中諸侯國,中諸侯國變小諸侯國,這樣任何一個諸侯國都不可能再有實力對抗中央政府。這是主父偃一生中間最有名的一個謀略,漢武帝非常高興采納了。但是有一點,主父偃越聰明越能干,公孫弘越是恨他越要殺他。這就像我們上公交車,我們在那兒等車,看到第一班車來了以后大家都想搶上第一班車,未上車之前都希望機會均等,不要盡早關門,也上我能夠擠上去。一旦上了車,看見門口擠的人想法就不一樣了,車門早一點關,車早一點開,我早一點到,一個在在站上和在車上他的想法不一樣。這說明什么呢?車上,車下,兩種不同的位置決定了兩種不同的立場、兩種不同的思想,車上的既得利益者總想保持自己的利益,這就是人性的自私和偏狹。而公孫弘現(xiàn)在是已經坐上了東方快車,你想想公孫弘現(xiàn)在已經是做了副丞相了,已經上了東方快車了,如果這個時候讓主父偃上了東方快車,那么這個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誰殺誰很不好講啊。而就在公孫弘琢磨著怎么算計主父偃的時候,機會來了,就是齊厲王自殺了。 |講稿|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群|mp3|視頻|下載|于丹 b aOmL+YQNo'\ b 畫外音:主父偃提出的兩個重大建議被漢武帝欣然接受,主公孫弘深深感受到了主父偃對他的威脅。但是當時公孫弘擔任御史大夫,他的出道比主父偃早,職位也比主父偃差很多,這種官階上的明顯差別不是剛剛得勢的主父偃一時半日能夠趕上的。公孫弘作為御史大夫,一朝的副丞相,權傾一時,他為什么會介意一個小小的主父偃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公孫弘下定決心一定要置主父偃于死地呢? |講稿|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群|mp3|視頻|下載|于丹bmk5@-ZS'{ G2rpKQ!Kb 議百家_百家講壇0@!r&{U.H v,d 主父偃跟公孫弘他倆這個地位關系非常微妙,論資歷,論官品,論聲望,公孫弘作為外朝的副丞相都在主父偃之上。但是論權力,公孫弘反而還沒有主父偃的權力大,這是因為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害怕丞相的權力過大,漢武帝實行內外朝制,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內外朝制。就是漢武帝把外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副丞相原來這一幫人叫做外朝的官員,本來漢武帝是和這一幫人商量國家大事的,現(xiàn)在漢武帝反過來了,他把主父偃,把給他寫了一道奏章得到提拔的這一幫人加了一個官銜叫侍中,然后就留在自己的身邊,就和這些人商討國家大事。這就是專制制度的產物,皇帝和誰商量國家大事誰的權力就大了。你雖然是個丞相,但是我不找你商量國家大事,他雖然是個普通的一個侍中,但是我和他商量國家大事,他有參與權他有知情權,等我們都商量好了交給你丞相執(zhí)行去吧。丞相一下子就從決策人降為執(zhí)行人,決策人就是內朝,執(zhí)行人就是外朝,所以主父偃他的資歷,他的聲望,他的官品,都不及公孫弘,但是,主父偃是內朝之人啊,公孫紡是外朝之人啊。這種內外朝制的區(qū)別導致主父偃其實權力很大,公孫弘在某些程度上還沒有主父偃的權力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孫弘要殺主父偃就是勢在必行的了。因為殺掉一個就可以減少一個政敵啊,他已經把主父偃看成是自己的政敵了。所以公孫弘借齊厲王自殺事件一定要置主父偃于死地,這就是公孫弘和主父偃結怨的開始。|講稿|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群|mp3|視頻|下載|于丹 ~[aRc:Uu7E a |講稿|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群|mp3|視頻|下載|于丹J d7\ B |On S www.1baijia.com.cn't1s L[5af*Q 畫外音:主父偃表現(xiàn)出來的才氣逼人一方面讓他覺得漢武帝的寵愛,另一方面也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最終公孫弘借漢武帝之手除掉了主父偃。但是,漢武帝是位聰明絕頂?shù)木?,他真的沒有看出公孫弘借刀殺人的詭計嗎? 公孫弘表面和善,背地里卻陰險狠毒,是個妒賢嫉能的偽君子,于是在他借刀殺人的詭計下,董仲舒被降職,主父偃旗息鼓被殺。以漢武帝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出公報私仇的好戲,漢武帝是少有的一代英主,難道他就沒有看穿公孫弘借刀殺人的陰謀嗎?盡管有公孫弘的讒言,但是生死大權還是在漢武帝的手中掌控著,漢武帝到底出于什么考慮非要處死一個他非常欣賞的人呢?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百家講壇下載,讀史記,王立群讀史記,論語,劉心武,百家講壇講稿,玄奘西游記,白家講壇6JVV;t PFj b 那么下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漢武帝看穿了公孫弘借刀殺人的用心嗎?漢武帝很聰明啊,一代英主,一代明君,漢武帝看穿公孫弘借刀殺人的用心了嗎?從理論上看兩種可能,第一,看穿了。第二,沒有看穿。那么到底是看穿還是沒有看穿,以我來看,沒有看穿。為什么?漢武帝是個個性非常張揚的人,他是一個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要是知道公孫弘要利用他來殺主父偃的話,那么漢武帝早就把那個公孫弘先宰掉了。漢武帝豈能被他人所利用啊,這是決不可能的,所以我認為漢武帝看穿公孫弘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我們從后來歷史來看漢武帝一直寵信公孫弘啊,他沒有看穿。這么一代明君,反而給公孫弘給忽悠了,太可悲了,一代明主,一代明君,反而被公孫弘給忽悠了。那么還有一個問題,在殺主父偃的問題上漢武帝為什么不出面保護主父偃呢?他既然那么信任他,把他作為一個內朝的大臣,他為什么不保護他,他完全有能力保護他,他說不殺就不殺了,他為什么非要殺他呢?我想這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齊厲王的自殺、趙王的告狀,代表了一種勢力、一種輿論,就是齊厲王自殺以后這個諸侯王啊紛紛動蕩不安起來,害怕一個一個被漢武帝收拾掉,所以諸侯的不滿讓漢武帝感到了是一種威脅。所以這個時候漢武帝就想借一件東西,借什么呢,借主父偃的頭。中國歷史上當皇帝的借大臣的頭太多了,這一次就是漢武帝要借主父偃的頭平息諸侯王的不滿。大家知道唐玄宗為什么要殺楊貴妃?唐玄宗在逃蜀的路上遇到他的御林軍要造反,這個時候為了自保他只有借楊貴妃的頭才能平息御林軍的叛亂,這種事情太多了。其實這個時候漢武帝考慮的不是主父偃該不該殺,而是主父偃要不要殺,這就是漢武帝不保護主父偃而要殺主父偃,他一方面受了公孫弘的蠱惑,另一方面,他也要借他的頭來平息諸侯王的不滿,兩個原因導致他根本不出手相援。這樣一來,主父偃就必死無疑了,非死不可?;实巯虢枘愕念^,你敢不借?你不借也不行啊。所以從這件事情我們看出來,主父偃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獻了一個推恩策,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而最后主父偃死也就死在諸侯王動蕩不安不滿意了。可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命運之環(huán)總是如此相成又相悖,這就是歷史的規(guī)律了。那么司馬遷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司馬遷作為一個歷史的真實的記錄者,司馬遷對這件事情看得太清楚了,所以司馬遷在《平津侯主父列傳》里,因為在《史記》中間公孫弘和主父偃兩個人是在一個傳記,這叫合傳,在一個傳記中間司馬遷寫了這么幾句話,“殺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膠西,皆弘之力也?!睔⑦@個主父偃,把董仲舒遷到膠西國做國相,這都是誰的力量?。抗珜O弘的力量。司馬遷確實很偉大,這兩句話就是歷史的審判,是正義的宣判。至于主父偃是不是小人,該不該殺,這件事情既難回答也好回答。主父偃確實是小人,那么公孫弘就不是小人了嗎?再說,小人在武帝一朝何止主父偃一人啊,何況小人和君子只是對人才的一種道德判斷,并非是對人才能力的一種判斷。小人不一定無才,君子也不一定就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這個時候他可能是小人,換一個環(huán)境他就是君子,我們很難說因為主父偃是小人他就該殺。至于主父偃本人,大半生啊,主父偃是北漂四十多年了,很可憐啊。他從齊地跑到北邊的燕國、趙國、中山,北漂四十多年,大半生受窮受苦,誰也不看重他,誰都要欺負他,誰都討厭他。所以他認為自己受苦太多了,一旦得志他就太張狂了。即使是因為自己的張狂被殺他也在所不惜,主父偃是這樣一個人,而人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接力賽,有時領先有時落后,但你只要在路上你就有機會。及時行樂就像是一支興奮劑,它能夠點燃你幸福的華彩,但也可以加速你生命的衰敗,所以人還是應當有一些節(jié)制,像主父偃這樣一旦得志毫無節(jié)制,所以主父偃他的下場很慘。www.1baijia.com.cn J:P4U3C@iv$ks2_Cx $z/WwV1R0Xw)s 畫外音:從主父偃的慘死我們會發(fā)現(xiàn)漢武帝對待人才有著很奇怪的態(tài)度,他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招攬人才,同時又毫不猶豫地殘殺人才。但是冷酷的漢武帝偏偏對公孫弘一直很偏愛和寵信,公孫弘為人處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為什么他能覺得漢武帝的寵愛呢?|講稿|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群|mp3|視頻|下載|于丹@MF7cH1v2h 西漢一代政權并非天授,而是從戰(zhàn)場上沖殺得來。所以,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皇位,一方面承認大臣的功勞,另一方面卻在不斷地殘殺大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xù)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對大臣的冷酷無情和他的求賢若渴一樣有名。公孫弘是武帝十三位丞相中唯一善始善終,最后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寵臣,伴君如伴虎,公孫弘的為人又高明在哪里?為何他能夠獨得善終?9kOx9g.x 議百家_百家講壇 wOuih#~4tt |講稿|易中天品三國|王立群|mp3|視頻|下載|于丹JgcGZ*}B 至于公孫弘就比主父偃高明得多,公孫弘最大的本領,兩個字:固寵。公孫弘最大的本領就是他能夠保住漢武帝對他的寵信,這是大本領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你待在那個皇帝的身邊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一句話說錯立馬就是死罪。而公孫弘竟然能八十多歲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始終能得到漢武帝的寵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當然,公孫弘過去吃過虧,我們過去講過,公孫弘第一次被選進來的時候出使了一趟匈奴,漢武帝不高興就把他打發(fā)走了。第二次再被選進來的時候,他接受教訓了,第一次被打發(fā)走是他沒處理好,所以第二次他處理得就巧妙多了。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公孫弘晚年,就是他死前一年,漢武帝這一朝出現(xiàn)一個重大事件,什么事件呢?就是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兩個人先后叛亂,淮南王跟衡山王的叛亂是武帝之朝的一個大事件。當這個事件發(fā)生的時候,公孫弘因為有病正在家里養(yǎng)病,和他其實毫無關系,但是公孫弘?yún)s想得非常多。他說我身為丞相是輔佐皇帝處理朝政的,現(xiàn)在竟然出現(xiàn)了叛亂,他就趕快在病中哆里哆嗦給皇帝寫了個奏章,提了兩件事的要求,第一,辭封,就是把封我的這個平津侯我辭掉吧。第二,讓位,我這個丞相的位置讓出來,找一個有能力的人去干。這就是公孫弘非常高明的地方,公孫弘真愿意辭封讓位嗎?絕不是,姿態(tài)。這是個姿態(tài)。結果這個章表上去以后啊,漢武帝非常感動,馬上回了一道圣旨,不但不同意他辭封讓位而且賞了他很多東西,還給了他一個長長的假期,你好好養(yǎng)病,養(yǎng)好病繼續(xù)上班,這一下子公孫弘才徹底放心了。所以過了幾個月公孫弘病好了繼續(xù)上班,第二年,八十歲的公孫弘病死在丞相的寶位上。這是漢武帝一朝五十四年十三位丞相唯一的一位善始善終者。其實要說起來漢武帝犯了一個很低級的錯誤,漢武帝是很能夠識別人才的,但是他沒有能夠看穿公孫弘,你作為一代皇帝連自己的丞相都看不清不是個很低級的錯誤嗎?為什么呢?道理也很簡單,漢武帝太自負了。越是自負的皇帝越是自以為是,越是自以為是就越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就是一代明君的悲劇。所以漢武帝被公孫弘忽悠了十幾年,這個事情的過錯就在漢武帝性格上的自負,一點意見都聽不進。所以啊,齊厲王的事件最終的結果是齊厲王死了,主父偃也死了,公孫弘保持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武帝朝像公孫弘這樣的重臣是非常少見的,比如有一個文人,他的名氣絕不比公孫弘小,但是漢武帝沒有把他當作一個重臣來看待。那么這個人是誰?請看下集《琴挑文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