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莊子那些道理------《莊子》內(nèi)七篇心解

 good 2008-06-26

序言  

讀莊子,最容易為莊子的表達(dá)形式所迷惑,其文字汪洋恣肆,意境雄渾飛越,想象奇特豐富,情致高邁曠達(dá),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但對于莊子所表達(dá)的思想,則人感覺“身臨大海,望洋興嘆”,又如“深入寶山,空手而歸”,往往不得要領(lǐng)。

其實莊子表達(dá)的思想正是最日常、最生活化的哲理。用莊子的話說,就是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莊子所主張的“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當(dāng)中,道不離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須于日常生活中無心而為,順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運水搬柴,著衣吃飯,滌器煮水,煎茶飲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如果說《論語》是積極入世的政治哲學(xué),那么《莊子》則是心靈超脫的生命哲學(xué)。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略,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講的則是“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的道理。儒家講的是“學(xué)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其理想是“甘為天子臣,敢為帝王師”,而道家卻立志“不作帝王師,不為肉食謀”,其理想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國學(xué)大師南懷瑾評議儒道兩家的差異時說:“儒家是講入世的,勇猛精進(jìn),百折不撓,它的精義是‘工作’;道家在出世入世之間,行云流水,順其自然,它的精義是‘生活’?!?/p>

莊子所講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表達(dá)的正是一種心靈的境界。莊子認(rèn)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帝王(應(yīng)帝王):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他可能是一個漆園小吏,可以是一個平頭老百姓,但在他的內(nèi)心,他可以做自己心靈的主人,他可以超越生死,超越古今,超越萬物,達(dá)到心靈的完善;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可能窮困潦倒,他可能形體殘缺,但在他的內(nèi)心,他可以順應(yīng)自然,可以虛己無心,可以做到“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一”。透過莊子的表面上看起來超脫、冷酷的言辭,我們可以看到莊子對人生、生命、心靈的眷念和愛護(hù)。

莊子的文章結(jié)構(gòu)很奇特??雌饋聿⒉粐?yán)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guān),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yún)s能一以貫之。

莊子不是干巴巴的說教,而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巧妙活潑、引人入勝地表達(dá)思想。莊子全書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這些寓言表現(xiàn)出超常的想象力,具有石破天驚、振聾發(fā)聵的藝術(shù)感染力。

在莊子筆下,我們看到他如何夢見蝴蝶、欣賞魚樂、曳尾于涂、嘲諷權(quán)貴。他描寫平凡人的不凡,如庖丁解牛、痀僂丈人承蜩、大馬捶鉤之絕技、梓慶鬼斧神工、輪扁得心應(yīng)手等等。任何一樣小技藝,只要長期專注去做,心無旁騖而樂此不疲,最后皆可登至化境,如有神助。這就是“道以藝載,技進(jìn)于道”,莊子所追求的道實際上就是與真實的日常生活相關(guān)的一門生存藝術(shù)。

“人相忘乎道術(shù)”,莊子認(rèn)為,人應(yīng)該追求道,人應(yīng)該在道術(shù)中生活。其實道也正是人的本性,只有道才能真正地給你帶來快樂,帶來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快樂。人生于道,正如魚生于水。當(dāng)魚在深水中時,魚就忘記了水的存在、也就忘記了自己。這個時候魚和水是一體的,這個時候魚是最快樂的。當(dāng)人合乎道的時候,人也忘記了道,也忘記了自己。這個時候人才是最快樂的。正如莊子所說:當(dāng)鞋子合適的時候,腳被忘卻了。

莊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個超凡脫俗的不食五谷雜糧的人,而實際上莊子是一個入世頗深的深詣處世之道的人。莊子絕頂聰明,對于現(xiàn)實有深刻尖銳的穿透力。但莊子的這種“看透”不是“看破”,莊子的哲學(xué)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是消極避世的隱士,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行者,更不是幻想烏托邦的自語者。莊子的看透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也是為了更高的追求。人生看透但不看破,事情看破了,就會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會不想做人了;而看透則是剛剛好,事情看透,就會明白如何處世,人情看透,就會明白該如何處人。

所以,莊子要求我們放棄對物欲和名利的沉醉和爭斗。莊子對于人間的斗爭總是以批評嘲諷的語氣,指出其中的執(zhí)著、盲點與愚昧。人們常常為了外在名利的價值,而放棄了內(nèi)在心靈的價值和生命的價值。人們所向往的富貴功名以及浮華享樂,無不讓人付出人性遺忘或心靈遺棄的慘重代價。

所以,莊子告訴我們對待名利、生死要做到“虛己無心”,意思是你可以活著,你也可以擁有名和利,但只要你心里面不藏著名和利,不悅生惡死,不要被名利生死束縛住,順應(yīng)自然而為,方能解脫心靈。莊子傾心于精神的自由,求諸于個人心靈的安寧。

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建筑物越建越高,但我們的境界卻越來越低;高速路越修越寬,但我們的思路卻越走越窄; 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食物,但營養(yǎng)狀況卻難以平衡; 我們能夠運用的醫(yī)療手段越來越多,但健康標(biāo)準(zhǔn)變得越來越?jīng)]準(zhǔn)兒;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但道德水準(zhǔn)卻未見突飛猛進(jìn);我們的開銷越來越大,但快樂的獲得越來越不易;我們的財富在成倍地增長,但自身的價值卻越來越模糊;我們的住宅越來越大,家卻變得越來越小;我們擁有的知識越來越多,但判斷力卻越來越弱;我們已經(jīng)征服了宇宙外層空間,但卻好象遺忘了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對于今天的世界,莊子的思想可以作為調(diào)整人心的清涼劑,有一份清醒的作用。在莊子的思想世界里,沒有僵硬的陳規(guī),沒有疲憊的奔波,也沒有恐怖的空虛,更沒有壓迫的痛苦。接近莊子,你會感到釋然,感到無憂無慮,感到自由自在。

在一個動蕩喧囂的環(huán)境中,莊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寧靜的光輝。

聞一多先生說得好:“讀《莊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層的愉快。你正在驚異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躊躇的當(dāng)兒,忽然又發(fā)覺一件事,你問那精微奧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樣湊巧的,曲達(dá)圓妙的辭句來表現(xiàn)它,你更驚異;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許甚么也不是,而是經(jīng)過化合作用的第三種東西,于是你尤其驚異。這應(yīng)接不暇的驚異,便使你加倍的愉快,樂不可支。這境界,無論如何,在莊子以前,絕對找不到,以后,遇著的機會確實也不多?!?/p>

《莊子》是我們心靈的家園。

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有“半部《莊子》慰天下”?!拔俊闭f的是撫慰心靈,其意鍥合《莊子》主旨,自不待言。我所說的“半部”指的就是莊子的內(nèi)七篇。

從形式上看,莊子的內(nèi)七篇是相當(dāng)整齊的。內(nèi)七篇中的每一篇的篇名都是三個字,而且和外雜篇只是草率地按照篇首的文字來起名不同,它們的名字都是對于該篇大意的概括。

從內(nèi)容上看,內(nèi)七篇明顯地是圍繞著一個的主題有次序地展開,這個主題就是心靈的超越。其原因正是因為內(nèi)七篇是莊子本人所著,而外雜篇是出自莊子的后學(xué),所以內(nèi)七篇才會如此完整完美。

清代的屈復(fù)作《南華通》,于內(nèi)七篇的結(jié)構(gòu)也有這樣的看法:“此七篇,所謂內(nèi)篇者也,是莊子所手訂也。《逍遙游》者,言其志也?!洱R物論》者,知之明。《養(yǎng)生主》者,行之力?!度碎g世》則處世之方?!兜鲁浞穭t自修之實?!洞笞趲煛氛撸瑑?nèi)圣之極功。《應(yīng)帝王》者,外王之能事也。所謂部如一篇,增之損之而不能,顛之倒之而不可者也?!?/p>

本書執(zhí)同樣觀點,按照內(nèi)七篇的順序分別講述莊子的理想之道、修為之道、養(yǎng)生之道、處世之道、心靈之道、天人之道和無為之道。

理想之道講如何看待人生。

修為之道講如何與人相處。

養(yǎng)生之道講如何看待生命。

處世之道講如何與世相處。

心靈之道講如何解脫痛苦。

天人之道講如何獲得快樂。

無為之道講如何改變世界。

理想之道—如何看待人生

《逍遙游》心解

《逍遙游》是莊子一書中的第一篇文章,也是莊子思想的第一個重要觀念。莊子在這篇文章中編織許多超越人類知識上所能想象的自然和生活意境,引導(dǎo)人們打開心胸,豐富眼界,引發(fā)人們對更高明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同時,說出人類因知識上的限制,才會自限于小知之境而不自覺。逍遙是一種境界。

莊子在《逍遙游》中,開篇就講鯤鵬的故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重天之云。”——這種龐然大物給人帶來一種震撼的感覺、讓人眼目一新,驚訝原來天地之間還有這么一種動物,也算是神物了。鯤鵬這種既是魚、又是鳥的動物,每年要從南海遷徙到北海,每次遷徙先“水擊三千里”,然后再“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我們看天都要抬頭向上仰望,感慨“天之蒼蒼”,而鯤鵬呢,“其視下也,亦若則已矣”,就是說向下俯視天地,然后說不過如此嘛,這是何等的氣勢。

在理解莊子講這個故事的思想之前,我們先要理解莊子為什么用這種比喻的形式表達(dá)思想。其實,世界上最深奧的道理,就如同人最真摯的感情一般,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dá)的,無論是何種語言,都無法完全表達(dá)。比方如何表達(dá)哭,惟有自己哭了才知道,正是這個道理。然而也有最精明的人,無法表達(dá)的事物,能夠轉(zhuǎn)個彎表達(dá)出來,即用比喻的方法來表達(dá)。因此世界上最高深的大宗教家就擅長運用比喻,釋迦牟尼佛最擅長運用比喻,比如用蓮花的比喻之類;耶穌也善于運用比喻;莊子也同樣時常運用比喻。由于有時候不用比喻無法將道理講清楚。

運用比喻就注重夸張,要將道理講到極至,才可以真正地感動心靈。本篇伊始,莊子就達(dá)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要有這種氣勢才有感動人心的效果。因此我們不要由于這種極至的表達(dá)方式,而覺得莊子講的道理大過玄乎,與我們?nèi)粘I钏坪鯖]有什么關(guān)系。相反莊子說的道理正和你的生命、人的心靈息息相關(guān),和你怎樣處世、怎樣修身,和所有的人緊密相連。

其實莊子用鯤鵬的比喻就是要說明人和人之間在境界上的差別非常大。人和人之間物質(zhì)生活上可以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在心靈的境界上卻存在著巨大差異。農(nóng)民和帝王差別大吧,劉邦、朱元彰都是農(nóng)民出身,卻做了開國君主,他們從小的玩伴呢,生活條件、物質(zhì)條件都差不多,最后的成就卻差別很大。這有點像趙本山《賣拐》中的經(jīng)典臺詞,“生活在一起的兩口子,差別怎么這么大呢?”

秦朝末年,有一個人叫做陳勝,字涉,從小家境貧寒,為人耕地。一天,陳勝休息,在田埂上歇息,自怨自艾了很久,對著自己的同伴說:“如果以后發(fā)達(dá)了,互相都不能忘記啊!”大家都笑了說:“為人家做工的人,怎么可能發(fā)達(dá)呢?”陳勝不禁感嘆到:“嗚呼!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這和莊子所說的大境界是一樣的。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境界、這種志向。如同人們嘲笑陳涉一般,蟬以及斑鳩也嘲笑大鵬說:“我們什么時候想飛就能夠一下子飛起來,遇到榆樹、枋樹就停歇在上面;偶爾力氣不夠、無法飛到,落到地面就可以了。何苦要高飛九萬里而到那千里迢迢的南海去呢?” 莊子說,這兩只小蟲鳥又懂得什么呢?

從本篇主旨來看,莊子如此夸張描述鯤鵬,就是要給人一種志向,展示一種理想的境界。你也可以像鯤鵬一樣,從仰望天地到俯視天地這種角度的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并不是說你形體上發(fā)胖一些或者坐上飛機上往下看,就能轉(zhuǎn)變的。這種轉(zhuǎn)變更多的是一種境界上的不同,同樣在人世間,大家生活的不一樣,大家可能物質(zhì)條件一樣,但精神上差別還是相當(dāng)大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這種物質(zhì)條件,一般人整天愁眉苦臉的,但顏回過得美滋滋的。這種區(qū)別,在莊子看來就是境界的不一樣。

唐朝禪師青原惟信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老僧第一次“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和老僧第三個次“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區(qū)別,就是莊子所說的境界不同。

莊子講了一個故事來說明境界的高下之分,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有一家人發(fā)明了一種防凍護(hù)手液,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綿為生,而有個路過的人聽說了這個藥方,于是出一百兩金了買了下來,來到正和越國交戰(zhàn)吳國,送給了吳王這個防凍護(hù)手液的秘方,于是吳國的將士有了防凍護(hù)手液,冬天耍起刀槍來沒有了障礙,于是有了大敗越國。這位路人因此得到了吳王的封侯的賞賜。同樣的東西,有人用它來封侯拜將,有人卻只會用它來漂洗絲綿,這就是境界的高下之分。

我們看人,也有同樣的情況。有些了不起的人,當(dāng)他沒有出來的時候,你東笑西笑,最后自己變成小鳥了。2007年初熱播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講的是五代十國的故事,五代十國是一個混亂的年代,短短50多年,出現(xiàn)了幾十個國王和皇帝。從劇情來看,鞏莉飾演的王后,是從梁國嫁過來的。梁國指的是后梁,五代十國的第一個小朝代,開國皇帝是朱溫,也叫朱全忠。鞏莉扮演的應(yīng)該是朱溫的女兒。這個朱溫在沒有當(dāng)皇帝之前,媽媽帶他三兄弟給人家?guī)凸ぃ约阂惨ジ苫?。老板一天到晚罵他:“你這個家伙個子蠻大的,活卻懶得干,還光吹牛?!彼麑嵲诮o罵氣了,就說:“你們這些人都是鄉(xiāng)巴佬,光知道蓋房子,置財產(chǎn),我們大丈夫做事,你懂得個屁啊!”老板很生氣就要打他,老板的媽媽勸阻說:“不能打,這個孩子將來前途無量,要好好對他。”老太太問朱溫:“你這個不肯干,那個不肯干,究竟想干什么?”他說:“我想借桿打獵的槍,到山里給你打打獵,弄點好菜給你吃吃?!崩咸f:“好吧,你要什么都幫忙?!焙髞碇鞙禺?dāng)了皇帝,對老板的媽媽好得很,把她同自己的媽媽一起接來,很感謝她。朱溫看到那個老板恨不得把他宰了,讓人傳話說:“你這個家伙,眼光那么小,看人看不起?!币虼宋覀兛慈艘欢ㄒ雌渚辰?,不能在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看人要眼光放大一點,以免自己淪落為小鳥小蟲之類的人。

莊子說:到近郊的草叢中去,一天在那里吃上三頓,回來了肚子還飽飽的;假如走一百里路呢?就大不同了,得帶一點干糧,要花個兩三天才能回來;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準(zhǔn)備足兩、三個月的糧食了。

莊子一生漂泊不定,應(yīng)該會喜歡旅行,告訴我們出門該怎么準(zhǔn)備,實際上他講的是人生的境界。前途遠(yuǎn)大的人,就要有遠(yuǎn)大的計劃;眼光短淺,只看現(xiàn)實的人,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沒有明天;或者抓住明天,不曉得有后天。有一種人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永遠(yuǎn)。

有位宗教改革家講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三個人在工地里干活,問第一個在做什么,他說在砌磚,問第二個人,他說在造房子,問第三個人在做什么,他說“我正在建造一座偉大的教堂?!比齻€人干著同樣的工作,卻有著不同的心態(tài),境界上的差異決定他們今后成就的不同,這是無庸置疑的。

莊子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是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春秋,這就是小年。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dāng)作春,把五百年當(dāng)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dāng)作春,把八千年當(dāng)作秋,這就是大年。小知和大知的區(qū)別、小年和大年的區(qū)別,并不在于數(shù)量上的大小差別,而在于境界高下之分。所謂小大之辨,其意正是境界高下之分。

什么樣的人生境界才是高呢?用莊子的話說,怎樣才算逍遙呢?

莊子說,道德修養(yǎng)高的“至人”能夠達(dá)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yè),思想修養(yǎng)臻于完美的“圣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在莊子眼里,只有這樣的“至人”、“神人”、“圣人”,或者莊子以后提到的“真人”,才是達(dá)到了逍遙境界的人。從莊子的描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莊子所說的逍遙既不是形態(tài)上含義,你飛來飛去不是逍遙,也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含義,你獲得的名和利,擁有了財富和權(quán)力,可以為所欲為的意思,更不是你什么也不做、無所事事的意思。

排除以上幾種可能,我們可以說莊子的逍遙,首先是種內(nèi)心的狀態(tài),這是莊子逍遙游的第一層含義。

莊子認(rèn)為境界高下的標(biāo)準(zhǔn)是內(nèi)在的、內(nèi)心的,而不是外在的、物質(zhì)的。所以莊子說,全世界的人都稱贊你,你也不會變得更加上進(jìn);全世界的人都詆毀你,你也不會灰心沮喪。這樣的人才算是高人,他自己內(nèi)心有一桿秤,外在的榮辱毀譽,從來都不當(dāng)一回事。

莊子舉了個堯讓天下的例:堯準(zhǔn)備把天下讓給許由,對許由說:“太陽還有月亮都已升出來了,然而小小的火把還在不停燃燒,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芒一較高下,不是很困難嗎?季雨及時落下了,還要不停地澆水灌地,這么費勁的人工灌溉對于整個大地的滋潤,不是毫無用處嗎?先生倘若可以居于帝王的位置天下必定會取得大治,然而我還空居這個位置;我越來越覺得自己能力有限,請準(zhǔn)許我把天下托付給你。” 堯覺得天下要由更賢德的人來治理。但許由不愿意,他答道:“你管理天下,天下已經(jīng)取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換你,我是為了名嗎?‘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不怎么重要的東西,我將去獲取這不怎么重要的東西嗎?意思是,你讓天下給我,讓出來的僅是虛名而已,我怎么能接受呢?

世人拿名利來衡量自己價值的標(biāo)準(zhǔn)。莊子認(rèn)為這是世俗的觀念,不足道也,關(guān)鍵在于你實際上如何,你內(nèi)在的價值如何。

我聽過這么一個故事:

日本有一位白隱禪師,道行非常高深,頗有名氣,門徒也有許多。白隱居住的禪寺旁邊有戶人家的姑娘懷孕了,姑娘的媽媽義憤填膺,非要她說出“肇事者”不可。由于姑娘常常去禪寺玩,被逼無奈,只好撒謊說:“是白隱的?!?/p>

姑娘的媽媽來到禪寺找到白隱,哭鬧了一番,白隱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后,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只是淡淡地對姑娘和她媽媽說:“是這個樣子的嗎?”

小孩生下后,姑娘的媽媽又當(dāng)著寺院全部僧人的面交給白隱,讓他喂養(yǎng),白隱將小孩接過來,小心翼翼地抱到自己房間,囑咐人好好照顧。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姑娘最終無法經(jīng)受良心的折磨,向外界說明了真實的情況,并帶著家人到白隱的面前贖罪,白隱面色坦然,仍是淡淡地說了句:“是這個樣子的嗎?”然后把孩子還給那位姑娘。

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一般。受侮辱、受委屈,一點也不辯論,這種修行,實在不容易。我們被人冤枉,受到委屈,沒有關(guān)系,總有人會理解的;大家都不理解,沒關(guān)系,時間會為你洗清一切;時間都無法洗涮你的冤屈,沒有關(guān)系,老天爺不會冤枉你。

別人在意的屈辱,莊子不放在眼里,同樣別人在意的榮耀,莊子也不太在乎。

中國歷史魏晉時期,被后人稱之為“魏晉風(fēng)度”推崇的就是莊子的這種思想。

在1600多年以前的晉朝時代,發(fā)生了一場歷史上頗有名氣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公元383年的冬季,寒風(fēng)凜冽,大地抽噎,東晉城里一片慌亂。前秦的統(tǒng)帥符堅依靠自己統(tǒng)一北方以后的廣闊天地,帶領(lǐng)百萬大軍,戰(zhàn)將數(shù)千,起兵攻擊東晉,要占領(lǐng)江南地區(qū)。東晉的君主晉孝武帝司馬曜,指派那時的宰相謝安以八萬兵馬抵擋前秦百萬雄師。

謝安在面臨強敵時,依然鎮(zhèn)定自若。他和平時一樣下棋,彈琴,喝酒,吟詩,有關(guān)大戰(zhàn)的事只字不提。東晉的領(lǐng)軍大將謝玄是他的侄子,看到叔叔這個樣子,不禁心急如焚,連忙到謝安的帳里詢問叔叔的破敵打算。謝安僅僅是隨口說了句“到那個時候再說吧”,就沒有下文了。

謝玄回去后忐忑不安,又不敢接著問下去,可又覺得不安心,就同大都督謝石(謝安的弟弟),輔國將軍謝琰(謝安的兒子)一起去探望謝安。三個人來到府上,謝安就知道他們是為大戰(zhàn)的事情而來??墒侵x安卻對御敵的事情守口如瓶。仿佛什么事都沒有一般。他吩咐家屬和妻妾,一起到東山別墅旅游觀光。山林里,小溪附近擺下了棋局,謝安跟兄弟以及子侄輪流對弈,開始了一場車輪戰(zhàn)爭。謝玄暗自焦急,但又沒有膽量詢問。謝石是謝安的弟弟,他明白自己只能空有一個大都督的名分,有謝玄在,也就什么都不詢問了。謝安從從容容,下棋如行云流水一般,下得揮灑自如,如魚得水。而謝石、謝琰和謝玄他們?nèi)齻€,一個個顧慮重重,心猿意馬,魂不守舍,心里擔(dān)心著戰(zhàn)爭的事情,棋下的前后矛盾,要么是昏招敗招,要么是漏招臭棋。一個個就都輸了。直到太陽下山謝安才盡興回家。

經(jīng)此一事,他們?nèi)耸艿街x安的感染,認(rèn)為謝安必定是成竹在胸了,因此回家后,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各自練好自己的兵馬,兵民們看到了,也是人不害怕,國不慌亂。軍民齊心,厲兵秣馬。

終于在淝水兩軍的大戰(zhàn)役中,晉軍徹底戰(zhàn)勝了秦軍,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戰(zhàn)績,取得了淝水之戰(zhàn)的最終勝利。

勝利的消息傳到了晉朝,謝安那時正和客人在下棋,家屬送上謝石、謝玄的書信,他稍微看了一下,對于里面要說之事早已心中有數(shù),就隨手將信放在一邊,仿佛沒事發(fā)生一般,接著下棋。賓客問信里寫些什么,謝安不動聲色地回答說:子侄之輩已經(jīng)破敵了。

莊子逍遙游的第二層含義就是“無待”,也可以稱作逍遙無待,意思是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事物。要做到無所待,它意味著你要保持內(nèi)心的絕對平靜,對外界沒有任何渴求。

什么叫有待?舉個例子說,有一位朋友,他在高中的時候立下一個志愿,他說我的人生就是要買一個某某牌子的汽車,然后要買一座洋房,然后洋房要有游泳池。然后他就開始讀律師,考律師,活得非常辛苦,展開他接下來奮斗的三十年,他其實為的是什么?他為了汽車、洋房,當(dāng)然有人的幸福就是在汽車洋房。其實人的很多奮斗是掛在某一個東西上面,這就是有所待。

西方哲人說,幸福是什么,就是你所期望的與現(xiàn)實一致,或者說期望的少于你得到的。什么是痛苦,期望值與現(xiàn)實的落差,落差越大,痛苦越深。所以對外在事物的期望值過高,就是你有所待的意思。

莊子還舉了個“列子御風(fēng)”的例子:列子對于世俗上名利從來不放在心上,這個境界已經(jīng)很高了。但他喜歡出游,常常御風(fēng)而行,就是像神仙一樣騰云駕霧,并且一飛就是半個月才下來。

御風(fēng)而行很了不起,算是逍遙了嗎?這不是本事挺大的了嗎?莊子認(rèn)為,列子要靠著風(fēng)才能飛行,這還是有所待,不算是逍遙。這就像你雖然有錢有勢,甚至買得起私人飛機,但是你的飛行,還得靠著飛機。甚至你的生活依靠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了,你的欲望也變得越來越大,總有你滿足不了,正如西方哲人叔本華所說,欲望就像鐘擺一樣,你得到了就空虛,你得不到就煩惱,心靈處于空虛和煩惱之間,這樣怎么能算是逍遙呢?

莊子認(rèn)為,只有達(dá)到無所待的境界才能說是逍遙。所以,莊子的“逍遙”并不是通常以為的很自在、很快樂的意思。愛怎樣就怎樣就不叫做逍遙。其實莊子是一種讓人最不自由的學(xué)問:你要是愛怎樣就怎樣,莊子會說,你這樣做你的心就會亂,那樣做你的心就會壞,生氣也不行,難過也不行,連人家說你好你高興也不行。因為逍遙就是免除于一切的等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逍遙是全世界最不自由的活動。但是,如果你把內(nèi)心從外界中解脫出來,你的心靈不再受外界的波動,你就達(dá)到了逍遙的境界,這種逍遙才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活動。莊子用“無己、無功、無名”這“三無”來描述逍遙,當(dāng)然這“三無”是要用內(nèi)心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用外在的標(biāo)準(zhǔn)來看你可以非常成功、也很出名,但你內(nèi)心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這樣才算是逍遙。莊子并不排除你在世俗上的功名,但你不要讓外在的東西束縛了你的心靈,你要明白外在的東西并不會給你帶來內(nèi)心上的幸福。

莊子逍遙游的第三層含義就是無用之用。

講完無所待,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儒家的“存天理、滅人欲”,或者佛家的“四大皆空”,似乎莊子好象是很消極的。這真是天大的誤解。莊子怎么會是消極的?我只看見一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的莊子;我只看見一個“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的莊子。真正達(dá)到了莊子的逍遙境界的人生一定是行為積極、心靈富足的人生。

但世人難以理解逍遙的境界,無怪乎莊子感慨地說:“瞎子怎么能領(lǐng)會文采的美觀,聾子怎么能聽到鐘鼓的美聲。達(dá)到了逍遙境界的人,他與萬物合為一體,他的道德充滿萬物。人們希望他來治理天下,但他怎么會愿意勞力廢神地把天下當(dāng)回事。這樣的人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傷害到他,滔天洪水淹不了他,天下大旱得溶化了最堅硬地石頭,也傷害不了他。學(xué)了他的一點點塵垢秕糠,就能夠陶冶出堯舜來?!?/p>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誤以為莊子主張消極的人生,主要因為不理解莊子所說的“無”的概念。所以要理解莊子的積極意義,你必須轉(zhuǎn)變觀念,要重新認(rèn)識“無”這個字。這個字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個字,也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個字。要理解這個字,一個哲學(xué)家窮盡一生也不一定說得明白。所以我們按照莊子的思路,來理解“無用之用”。

莊子為了說明“無用之用”的道理,莊子講了個故事。

惠子告訴莊子說:“魏王將大葫蘆種子送給了我,我把它種在后院,結(jié)了個大葫蘆,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作為容器去裝水,它的底部太薄無法承受水的重力。將它剖成瓢舀水舀湯舀酒呢,太大了,沒有什么地方能夠容納。這個葫蘆夠大了吧,但大而無用,我只好一錘子打破了它?!鼻f子說:“先生確實是不善于運用大物品??!你擁有了五石容積的大葫蘆,為什么不考慮將它做成腰舟,去漂流江湖,卻擔(dān)心葫蘆太大沒有地方放?如此看來先生你真是愚不可及??!”

在莊子看來,不能理解逍遙游的境界的人,就像惠子不知大葫蘆有什么大用一樣,就像那位宋人不知道秘方有什么大用一樣,他們只會用平常人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知道事物的真正大用途。尤其是通常人們理解不了“無”的大用途。其實,莊子的“無”,并不是真正的無,更不是對外在事物的視而不見,而是在心態(tài)上、在心靈境界上的“無”,就像這個葫蘆,它的內(nèi)心是空虛的。

在心態(tài)上放空自己,讓心靈回歸“無”的境界,你心可以像大鵬一樣升到九萬里的高空,體會自上視下的感覺,你內(nèi)心也可以像鯉魚一樣,以潛入大海。體會虛薄若谷的感覺。

再回頭看看東晉名士謝安的例子,他在外可以功成名就,但他內(nèi)心卻不藏名利。不刻意追求名利,反而得到了名利,正所謂“有心栽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說,你抱著無的心境處世的時候,你收獲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謝安年輕的時候,就思維敏捷,行為沉著冷靜,風(fēng)度優(yōu)雅高尚,寫得一手工整的行書。東晉初年的許多名士如王導(dǎo)、桓彝都覺得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少年時就很出名。

可是謝安并不獲得高官厚祿。東晉朝廷開始是征召他進(jìn)入司徒府,之后又讓他擔(dān)任佐著作郎,都被謝安以患病為理由拒絕了。接著,不想當(dāng)官的謝安干脆到會稽的東山居住起來,和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經(jīng)常來往,出則游山玩水,入則吟詩屬文,挾妓樂優(yōu)游山林,就是不想做官。那個時候擔(dān)任揚州刺史的庾冰景仰謝安的聲名,好幾次地命令郡縣官吏催逼,謝安沒有辦法,只好赴召。才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又不干了回到會稽。之后,政府又曾幾次征召,謝安依舊沒有答應(yīng)。就因為這樣引起了許多大臣的反感,一個個都上疏譴責(zé)謝安,所以朝廷作出了讓謝安終身禁用的決定。

可是謝安卻不放在心上,坦然自若。

盡管謝安不想出山,但那個時候的士大夫卻都對他寄予厚望,以至常常有人說:“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他夫人劉氏,看著謝氏家族里面的謝尚、謝奕、謝萬等人一個個都身居要職,惟有謝安不想做官,就對謝安說:“相公難道不應(yīng)該跟他們一樣嗎?”謝安掩鼻回答說:“只怕難免吧。”果不其然,升平三年(公元359)爆發(fā)的謝萬被廢黜事件,最終逼迫謝安踏上仕途。

謝安仕途的起起落落,直到功成名就的水到渠來,不正說明了莊子虛已處世的積極意義嗎?

莊子逍遙游的意義就在于它解放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境界,它的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人的心靈、人的生命,它以一種更高的境界來看待世界萬物。這就是逍遙游的境界說。

在莊子看來,鯤鵬的逍遙游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鯤鵬展翅之前,鯤鵬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醞釀和默默耕耘,才能從現(xiàn)實中超拔而起,另外開辟一個飛揚活躍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像那些小蟲鳥一樣,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滿足、自我陶醉,便自認(rèn)為是逍遙。莊子說,“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意思是風(fēng)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fù)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fēng)要在它的身下,它要憑借風(fēng)力才能飛行。背負(fù)無量無邊的青天,此時就再也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它飛到南方去了。莊子所說的“積厚”意味著,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或修道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或者倒霉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就要學(xué)會“沉潛”在深水里頭修煉,潛龍勿用。修到相當(dāng)?shù)某潭龋拍芤伙w沖天。莊子所說的“背負(fù)青天”,就表示一個人修行得道的狀態(tài),青天是無量無邊,是一種虛空的境界,背負(fù)著這樣的青天,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所以莊子教育我們要從內(nèi)心認(rèn)識自己、從內(nèi)心認(rèn)識生命,從而更加的愛自己、愛生命。如果你是一個愛自己的人,一定會希望自己每天過得很快樂,把那些不快樂的事情都可以把它丟掉,這樣可以更快樂,這就是逍遙的積極用意。世界被思想推動,人被信念推動。今天人們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增強了,但掌握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能力卻越來越弱。這就是莊子今天帶給我們的啟示,內(nèi)心的世界是充滿力量的,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關(guān)鍵就在于你能不能轉(zhuǎn)變觀念,讓心靈來主導(dǎo)你的世界。

我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大師對人們說,他正在修煉一種法術(shù):能夠讓大山移動。過了幾十年后有一天,他開始為大家表演移山的法術(shù)。他站立不動,朝著大山振振有詞:“山快點過來,山快點過來…”,念了很久山還是紋絲不動,到了傍晚,大家開始懷疑大師的移山術(shù)說:“大師,山一定沒有過來?!贝髱熉犚姶嗽捴螅烷_始一邊念一邊向前走,沒過很長時間,就走到了山腳下。這個時候,大師就站在離大山很近的地方,說道:“大家看,這次山究竟有沒有過來呢?”眾人一聽感到很納悶,這算什么移山術(shù)!此時此刻大師說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山不過來那么我就過去,這便是我?guī)资晷逕挼囊粕椒ㄐg(shù)。”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和莊子的“逍遙”正是一回事,你要依靠山過來,不如你自己過去。你自己過去這正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

為什么有的人就是比別人更有成就,能夠賺更多的錢,擁有更好的工作更知心的朋友更健康的體魄,整天開開心心地過著更高質(zhì)量的生活,仿佛他們的人生就是比別人有意義。而很多人終其一生的忙碌著卻只能勉強糊口。事實上,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并非很大。但為何有很多人能夠取得成功,可以戰(zhàn)勝困難去創(chuàng)造事業(yè),有些人卻做不到?

很多心理學(xué)專家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是人的“心態(tài)”。一位思想家曾經(jīng)說:“你的心態(tài)便是你真正的主宰者?!币晃粋ト嗽?jīng)說:“不是你去駕馭生命,就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tài)決定著誰是坐騎,誰是騎師?!?/p>

一個人是不是能夠取得成功,關(guān)鍵在于他的態(tài)度!成功人士和失敗者之間的不同點在于:成功人士一直用最樂觀的思維、最開朗的態(tài)度和最有效的經(jīng)驗引導(dǎo)以及操控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恰恰相反,他們的人生總是被從前的各種失敗和顧慮所控制著。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xiàn)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成功學(xué)家總結(jié)說:心態(tài)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xí)慣,習(xí)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很有道理。

在做一件事前,有的人常在心中對自己說:可能不行吧,萬一怎么樣怎么樣,結(jié)果可能還沒去做,他就沒有信心了,事情十有八九就會朝著他設(shè)想的不利方向發(fā)展。

有這么一個故事:

一天深夜,在漆黑僻靜的馬路上,一個小伙子的汽車出了故障:汽車爆胎了! 小伙子找遍了所有的工具箱,還是沒能發(fā)現(xiàn)千斤頂。怎么辦呢?這條路一時半會都很難有車輛過來,這時他看到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座燈火明亮的房屋,于是他決定去那里找別人借千斤頂。

途中,小伙子總是在想:“如果沒人在家該怎么辦?”“如果他們家沒有千斤頂怎么辦?”“如果那人有千斤頂,卻不愿意借給我,那該怎么辦?……”

順著這樣的思維想下去,他越想越憤怒,當(dāng)來到那間屋子前,門開了,主人才走了出來,他朝著別人當(dāng)頭就是一句:“小氣鬼,你那千斤頂有什么了不起的?!?弄得主人非常莫名其妙,認(rèn)為他是個瘋子,“砰”地一下就將門關(guān)上了。

在這件事中,年輕人走進(jìn)了一種常見的“自我失敗”的思維模式中,經(jīng)過不停的否定,他實際上己經(jīng)對借到千斤頂失去了信心,認(rèn)為肯定借不到了,及至到了人家門口,他就情不自禁地破口大罵了。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會對自己做出一系列不利的推想,結(jié)果就真的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道理確是如此:如果你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你就適應(yīng)環(huán)境;如果你不能改變別人,你就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改變事情,你就改變對事情的態(tài)度。

發(fā)貼心情

本篇莊子的理想境界正是本篇名“逍遙”,莊子所說的逍遙是要教會我們積極的對待人生,積極地對待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心靈。你可以不是世界的主人,但你一定要成為你心靈的主人;你可以“不遣是非而與世俗處”,但你不要讓你的心靈隨波逐流,任由外在物質(zhì)和內(nèi)在物欲左右,文明就是克服外在物質(zhì)和內(nèi)在物欲束縛的過程。莊子以逍遙游來激勵人們追求心靈的超脫,希望人們不要以物質(zhì)的標(biāo)準(zhǔn)為自己人生的理想,而希望人們用心靈的標(biāo)準(zhǔn)來確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日本有位頗有名氣的武士信重對于天堂地獄的說法無法理解,因此他前來請教白隱禪師。

信重問:“世界上真的存在天堂和地獄嗎?”

白隱反問他說:“你是干什么事情的?”

“我是一名武士”信重非常驕傲回答。

白隱不屑一顧地說:“武士?我看不出你的樣子和乞丐有什么分別?”

信重聽了,馬上火冒三丈,將劍拔了出來!

“地獄之門就從這里敞開”白隱慢慢說。信重心中突然一沉,立刻有所領(lǐng)悟,于是把劍收了起來,向白隱深深地鞠躬。

“天堂之門就從這里打開”白隱欣慰地說。

有基督教史詩美譽的《失樂園》和作者密爾頓在瞎眼后,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真理:“心靈的運用和心靈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p>

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就是密爾頓這句話的最好例證: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quán)力、財富——可是他卻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倍悺P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發(fā)現(xiàn)生命是這樣的美好?!?/p>

你的心靈境界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由你自己選擇。

修為之道—如何對待世界

《齊物論》心解

《齊物論》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屬于認(rèn)識論的范疇,莊子主張人們在認(rèn)識上的相對性,沒有絕對正確的觀點、也沒有絕對的是非標(biāo)準(zhǔn),但實際上,莊子對社會上各種觀點的正確與否沒有太大的興趣,莊子更多地是關(guān)心是實踐的問題、關(guān)心的是生命的主題。莊子發(fā)現(xiàn)人們常常喜歡在認(rèn)識問題上鉆牛角尖,內(nèi)心充滿了排斥他人觀點的絕對性意見,有我無你,辯個你死我活,于是生命的精彩就被這種認(rèn)識論上的糾結(jié)給遮蓋了,心胸愈來愈窄,境界愈來愈小,距離逍遙游也就愈加地遙遠(yuǎn)了。于是莊子用齊物論來為人們卸下繁重的心理包袱,從而為追求更高的境界打開心靈的窗口??梢哉f,齊物論對于生命的關(guān)注一點也不亞于莊子的內(nèi)七篇中的其它文章??梢悦鞔_的說,莊子齊物論的主旨是關(guān)于生活態(tài)度的問題,而不是關(guān)于知識的問題。莊子的“齊物論”就要希望世人能夠放棄萬事萬物的差異,放下分別心,更要放棄爭論,擺脫有形的物體對無形的生命的束縛,學(xué)會用心靈來觀照世界,從而達(dá)到一種“喪我”的人生境界。一句話,通過認(rèn)識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而達(dá)到“不遣是非而與世俗處”的修為。齊物是一種心態(tài)。

人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每天都需要不斷補給,同時也在不斷消耗。當(dāng)生命能量的補給少于消耗時,這就是人到了老化階段。所以中醫(yī)會告訴我們,不要浪費生命能量。肉體上的過多消耗是一種浪費,比如你今天跑出去玩了一整天,玩得很累回來,這是一種能量的消耗,但這種浪費可能能夠促進(jìn)你的吸收功能,增加你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充回來。真正浪費能量最大的是在心靈里面的浪費,比如說生氣和煩惱等等。俗話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就是這個道理。同樣的,莊子也認(rèn)為情緒大起大落會傷害人的生命力,而其中最可怕的傷害就是辯論和爭斗,辯論和爭斗是從一個人的心里面損耗一個人的生命能最厲害的方法。

莊子主張,“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意思就是只要具備人的形狀就可以了,無需有人的刻意地用情。有人之形才能生活在人群中;無人之情,則是非到不了自己頭上。

喜歡辯論的惠子聽了莊子這個觀點,就反問道:“人本性是無情的嗎?”

莊子說:“是啊!”

惠子說:“人若無情,干嗎還叫人?”

莊子說:“道賜人以外貌,天與人以形體,怎么不叫人呢?”

惠子說:“既然叫人了,怎么會無情呢?”

莊子說:“你說的情,不是我說的情。我所說的無情,是要人不以好惡之情傷其身,自然生存而不益生?!?/p>

惠子說:“不益生?不去人為地增加生命,怎么會有生命,怎么會有身體?”

莊子說:“我不是說了嗎?道與之貌,天與之形,不要以好惡傷其身,就是不益生。如今你卻放縱你的心神,耗費你的精力,倚樹而吟,據(jù)梧而瞑。天給你以形體,你卻拿來爭執(zhí)堅白之論?!?/p>

在這個故事中,喜歡辯論的惠子雖然頭腦聰明、口齒伶俐,但卻不懂得齊物的道理,不懂養(yǎng)生之道,不知內(nèi)充其德,只是外神勞精,以致形怠心倦,現(xiàn)出一副可憐的模樣。就是因為惠子總是以為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總以為爭論就能得出正確的觀點。其實無知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自以為是。

莊子說:具有真正的大智慧的人往往是心胸寬廣而豁達(dá)的,相反,那些只有一些小聰明的人卻會抓住細(xì)枝未節(jié)不放手、斤斤計較于小事;與大道相符合的言論如同猛火烈焰那樣噴薄而發(fā),而拘于智巧的言論則是非?,嵥?、沒完沒了地講述細(xì)節(jié)。他們在睡覺的時候神魂交構(gòu),睡醒之后身形清爽起來;開始與外界互相感應(yīng),每天都忙于勾心斗角。有的呆滯而緩慢,有的則故作高深,有的謹(jǐn)小慎微。小的問題出現(xiàn)就惴惴不安,大的驚恐就嚇得魂不守舍。他們說話就如同離弦的箭一樣迅速而又絕對,因此是非由此而生;他們內(nèi)心之中充滿了各種計劃,并把它們像盟約誓言一樣堅守,那就是說帶著自己的目標(biāo)等待機會。他們的衰敗就像那秋冬枯零的草木,他們在一點點的消亡下去;他們所從事的各種事情沉緬于其中而占去了他們的生命,他們根本無力再恢復(fù)到最佳狀態(tài);他們封閉的心靈就像是被繩索縛住了一樣,這證明了他們的衰敗,他們難以再恢復(fù)活力和朝氣。欣喜、憤怒、悲哀、歡樂將交替困擾他們,憂思、嘆惋、反復(fù)、恐懼將接連折磨他們,他們躁動不安、奢侈放蕩、情張滿漲、矯揉造作。就像從中空的樂管中發(fā)出的樂聲,又像由地氣蒸騰而生長出來的菌類。這種種情態(tài)在他們面前日夜輪番更換與替代,但是產(chǎn)生的原因卻沒人能說清。算了吧,算了吧!如果明白了這一切發(fā)生的原因,不就也弄明白了這種情形是由何而生的嗎?

莊子批判爭論,首先是在心態(tài)上批判。莊子認(rèn)為追求真理至道的人,應(yīng)該有一種舒適愉悅的心境,因為自然的奧秘本也是如此的逍遙自適,莊子觀念中的“道”就是一個“逍遙自適無目的有巧妙的造化安排”因此真正追求道的人在與人交流觀念之時,也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一種自在輕松的情懷,但是我們看到莊子所說的這些小智慧的人那一個不是好強雄辯、勾心斗角、損人害己、彼此傷害呢?那一個人物展現(xiàn)了自得其樂的寧靜舒適之胸懷呢?所以他們從生活情調(diào)上就已經(jīng)悖道遠(yuǎn)甚了。所以莊子在進(jìn)行理論上的否定世俗議論之前,要先在生活情調(diào)上予以辛辣的諷刺,那些在理念的戰(zhàn)場上耗盡心神、消亡精力的人們,真是人間最悲哀的人,口口聲聲追求真理,其實正是距離真理最為遙遠(yuǎn)的人物哩。

社會議論眾說紛紜,各不相讓,成為思考這些問題的人們墮入痛苦的深淵,莊子期望為其解脫桎枯,為了徹底根除人們無休止?fàn)幷摰牧?xí)慣,莊子要引導(dǎo)人們思考關(guān)于認(rèn)識的根本性問題,莊子從知識的絕對性問題下手,對于所有的社會議論在理論的建構(gòu)上瓦解它們的絕對性。

人們之所以去爭論不休還有一個認(rèn)識論上的原因。這種認(rèn)識論告訴人們事物有一個絕對真理,人的判斷也有一個是非標(biāo)準(zhǔn)。莊子告訴人們這種認(rèn)識論是錯誤的。

莊子拿這三個生活中人們最關(guān)心的問題為例子:一是住,什么是最好的住處?二是食,什么是真正的美味?三是色,什么是真正的美色?

莊子說,人們在潮濕的地方睡覺就會使腰部患病甚至?xí)T發(fā)半身不遂,泥鰍也會如此嗎?在高高的樹木上居住會讓人們心驚膽戰(zhàn)、坐立不安,猿猴也會如此嗎?人、泥鰍、猿猴三者究竟誰的居處的標(biāo)準(zhǔn)是唯一正確的呢?人吃牲畜的肉,麋鹿吃草芥,蜈蚣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則吃老鼠,人、麋鹿、蜈蚣、貓頭鷹和烏鴉這四類動物誰吃的才是真正的美味佳肴?猿猴把猵狙當(dāng)作自己的良偶,麋喜歡與鹿交配,泥鰍則與魚交尾產(chǎn)子。毛嬙和麗姬,算得上是人間的美女了,但是魚兒看見她們和見到其它的人一樣會深深地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也一樣會疾疾地飛走,麋鹿見了她們照樣撤開四蹄飛快地逃離。人、魚、鳥和麋鹿這四者究竟誰的眼中看到了真正的美麗呢?

既然在生活中大家最常見、最關(guān)心的問題上,都沒有一致的標(biāo)準(zhǔn),那我們?yōu)槭裁催€老要爭論呢?

莊子說,如果我和你辯論:假如你贏了我,難道就說明你肯定是對的,我肯定就是錯的嗎?如果我贏你,我一定對,你一定錯嗎?假如我贏了你,我就一定是對的,你就一定不對嗎?是我們之中一定有一人對、一人錯嗎?還是我們之中一定有一個人對、一個人錯嗎?還是我們二人都對?還是我們二人都錯?我跟你都不知道。抑或是我們兩個人都是對的?或者是我們兩人都不對?我們倆誰也不知道。世人受到辯論本身的昏昧不明,誰來決定我們誰是對的?世人受到辯論本身的蠱惑變得迷惑不清,誰又能決定我們孰是孰非呢?讓跟你意見一樣的人來決定?他意見都跟你一樣了,怎么決定誰是對的?讓和你意見一樣的人來決定嗎?他意見已經(jīng)和你一致了,他當(dāng)然會說你是對的。讓跟我意見一樣的人來決定?他意見都跟我一樣了,怎么決定誰是對的?還是讓和我意見一樣的人來決定?他意見已經(jīng)和我一致了,他當(dāng)然會說我是對的。讓跟我們意見不一樣的人來決定?他意見都跟我們不一樣了,怎么決定誰是對的?讓跟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來決定?他意見和我們相左,當(dāng)然會說我們都是錯的。讓跟我們意見一樣的人來決定?他意見都跟我們一樣了,怎么決定誰是對的?那么讓贊同我們觀點的人來決定?他已經(jīng)同意我們的觀點了,當(dāng)然會說我們是正確的。既然我們和其它人都不能決定孰是孰非,那么由誰來決定?

莊子這么一番繞口令式的論證,其哲學(xué)上造詣我們就不說了,但他的良苦用心,我們要理解,他就是要告訴人們,不要爭論。

中學(xué)時期就學(xué)過“盲人摸象”的故事。這個故事不但非常有意思,而且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歷久而彌新,不斷地促人反思。故事里,6位盲人分別摸到了大象的一個部分,他們分別堅定地認(rèn)為大象是一堵墻、一支矛、一條蛇、一棵樹、一個扇子和一根繩子。他們爭論不休,堅持己見,始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幾百年以后,這樣的故事還在重演。人們看到了世界的一小部分,就夸大這部分,宣稱他看到的版本是唯一正確的版本,爭論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

我們現(xiàn)在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也沒有絕對的客觀,當(dāng)然也就沒有絕對的是非標(biāo)準(zhǔn)了。你自以為你對了,其實你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得出的結(jié)論而已。所以,當(dāng)我看到這樣的宣稱的時候,從來沒有懷疑過說話的人看到了一部分真實的世界。但問題是,他看到的并不是全部。我呢?也是一樣。

所以,我們要意識到每個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小部分,和歷史中的這一個瞬間,我們對這個世界會更加好奇和理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并不會妨礙我們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是我們可以比六個盲人做的稍微好一點的地方是,當(dāng)我們表達(dá)觀點的時候多一些對別人觀點的尊重,并且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看到的僅僅是世界的一部分這一事實。

20世紀(jì)著名哲學(xué)家波普爾提出了一個“無限逼進(jìn)真理”的理論,意思是我們的認(rèn)識沒有辦法一下子達(dá)到真理的境界,但我們可以一步步的變得更加正確,從而逼進(jìn)真理。既然學(xué)術(shù)上都沒有絕對的真理和標(biāo)準(zhǔn),那在生活又何必處處爭個是非呢?當(dāng)然學(xué)術(shù)上的爭論有助于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但生活又不是做學(xué)問,用不著那么斤斤計較。記住德國作家歌德的名言,“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

著名作家王蒙寫過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甲某說“四七是二十七”,乙某則說“四七是二十八”,兩人都堅持認(rèn)為自己是對的,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最終扭打到縣太爺那里,縣老爺問清楚是乙某堅持“四七等于二十八”,于是讓衙役痛打了乙某的屁股,并將甲某無罪釋放。

表面上看來,這位縣太爺真是糊涂透頂,堅持真理(四七等于二十八)的人反而要挨板子,堅持謬誤(四七等于二十七)的人卻反而毫無責(zé)任。但是,當(dāng)人們仔細(xì)品味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位縣太爺在表面“糊涂”的背后反而透出了幾分睿智:四七等于二十八是一個婦孺皆知的道理,不言自明的常識,你和同一個胡說八道的混蛋爭來爭去,難道不是更加糊涂,更加應(yīng)該挨板子嗎?

美國人際關(guān)系學(xué)家戴爾·卡耐基也主張與人相處要避免爭論,他說,避免爭論就如同避免毒蛇和地震一樣。他講了他親身經(jīng)歷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在倫敦的一個晚上,卡耐基受邀參加了一個晚宴。席間,坐在卡耐基旁邊的一個人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內(nèi)容是從這句話展開的:“無論我們怎樣努力,我們的結(jié)果早已注定?!?/p>

那位來賓認(rèn)為這句話出自圣經(jīng)。但他錯了,卡耐基知道這句話,而且很熟悉,對于它的出處十分肯定。于是為了贏得別人尊重、顯示自己的優(yōu)越性,卡耐基主動糾正了他的錯誤。但是這位來賓仍堅持己見:“什么?出自莎士比亞作品?不可能!荒唐?選這句話出自《圣經(jīng)》,我肯定。”

這位講故事的來賓坐在卡耐基的右邊,卡耐基的老朋友甘蒙特就坐左邊,他研究莎士比亞作品已有多年。所以,那位講故事的來賓和卡耐基都同意把這個問題交給甘蒙特先生去決定。甘蒙特聽了,在桌子下面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后說:“戴爾,你弄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那句話確實出自圣經(jīng)?!?/p>

那晚,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問甘蒙特:“你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劇作,不是嗎?”

“是的,當(dāng)然,”他答道,“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墒谴鳡枺覀兌际菓c功宴會上的客人,為什么一定要指出別人的錯誤呢?這樣就能讓別人喜歡你了嗎?為什么不給別人留點面子呢?他并沒有征求你的意見,他不想要這個。為什么要和他爭辯呢?要永遠(yuǎn)避免正面沖突。”

這一下讓卡耐基蒙了,因為卡耐基當(dāng)時是一個固執(zhí)、愛爭論的人。并且卡耐基上大學(xué)時,學(xué)的是邏輯學(xué)和辯論,并參加了辯論比賽。畢業(yè)后,還到紐約教授辯論課程。

但自從那之后,卡耐基反省過來了,于是他開始留心傾聽并觀察了上千次爭吵。最終發(fā)現(xiàn),90%的辯論結(jié)局都是:參加辯論的人更加堅持他們的見解,并對此深信不疑。隨之得出的結(jié)論是: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取得辯論的最大勝利———那就是避免爭論。

這有點像詭辯,想要辯論勝利就要避免爭論,但讀過老莊著作的人都會認(rèn)同,因為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就強調(diào),不爭是最大的勝利,這和莊子主張的不爭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細(xì)細(xì)想來,的確如此,你不可能在爭吵中獲勝。因為你吵輸了,也是輸;你吵贏了還是輸,為什么?即使你真的擊敗了他人,把他辯得體無完膚,甚至還證實他神經(jīng)有問題,然后呢?芽你會感覺很好,可他呢?你會讓他感到自卑,你傷害了他的驕傲。他會忌恨你。而且———就算你表面上說服了他,但在心底里、他還會固持己見。

基督教徒遵循著這樣一條處世法則:不要論斷他人。為什么我們不能論斷他人,教義中至少拿出了三條理由:

第一是我們并非上帝,根本不具備完全認(rèn)識一個人的能力。從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得知,以外貌認(rèn)取人、憑第一印象看人都是極易看走眼的。更嚴(yán)重的是,我們經(jīng)?!耙孕∪酥亩染又埂?,換句話說我們往往惡意揣測他人的動機,認(rèn)為他人具有不良的居心。因此,古希臘法庭在審判重大案件的時候,要求整個過程都要在關(guān)燈的情況下進(jìn)行,目的就是為了避免產(chǎn)生偏見。

第二是我們并非上帝,難以獲知全部的真相。我們往往僅僅知道一部分的事實,卻常常喜歡以偏概全。猶太人的《塔木德經(jīng)》中有這樣一段話:“不要在尚未經(jīng)歷這個人的經(jīng)歷和遭遇之前,對這個人做出論斷。”然后用一個例子作為證據(jù):向來衣食無憂的布真牧師的太太突然開始養(yǎng)雞,然后把雞蛋拿到市場上賣錢,大家感到難以理解,有的人甚至在教會建堂時,會友們都從家里拿出多余的財物捐助建設(shè),但是布真牧師的太太依然不肯把雞賣掉。因此會友們開始對布真牧師一家說三道四,后來才得知,原來布真牧師太太養(yǎng)雞是為了給一個貧困的家庭提供幫助。

三是我們并非上帝,我們也常常會犯錯。人們往往容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卻很難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這就是只見他人眼中刺,不見自己眼中木。自己尚不完美,怎能要求別人完美無暇呢?,我們常常在左鄰右舍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位母親責(zé)罵自己的孩子不該罵人,但是她自己卻正在罵自己的孩子;一位醫(yī)生從不放過病人的疾病,卻往往知道最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罹癌。我們一定要市場進(jìn)行自我反省,但是自我反省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承認(rèn)自己有盲點(從醫(yī)學(xué)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視野都有盲點,也就是黃斑:視神經(jīng)出去的地方),誠實面對自我的不足之處使我們必需要做的一件事。

認(rèn)識到了“不爭論”、“不遣是非”的道理,莊子還給出了一個方法以及人需要達(dá)到的一個修為。這個方法就是“齊物”,這種修為就是“喪我”。

莊子舉了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呢?養(yǎng)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個”。猴子們聽后暴躁不寧。于是養(yǎng)猴人改口道:“早上給四個晚上三個,好不好?”猴子們聽了都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

通過這個寓言莊子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你這一生一直在斤斤計較,其實不過是朝三暮四的事情,原本屬于你的東西,你拼命提前就搶到了手中,你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成功了。

一個掌握了“齊物論”的人,他學(xué)會了從本質(zhì)上來看待判斷事物和看待人生,萬物在他的心中沒有了分別。

我聽說過這個一個故事:

在美國,有位白人母親帶著6歲大的女兒出門,從上出租車后,這位6歲的女兒發(fā)現(xiàn)司機是位黑人。從未見過黑人的她心中非常的害怕,就問媽媽:“這人是不是壞人,為什‘會長得這么黑?”黑人司機聽了很難過,此時這位白人母親告訴女兒:“這位司機叔叔,不是壞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p>

女兒沉默半晌再問道:“既然他不是壞人,那他是不是做了什么壞事,所以上帝在懲罰他?”

黑人聽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他很想知道這位母親如何回答?

母親說:“他是個很好的人,也沒有做壞事。咱們家花園里的花,有紅、有白、有黃……是不是?”

“是啊!是??!”

“那花的種子是不是黑色的?”

女兒想了一下,“對?。《际呛诘??!?/p>

“黑色的種子,開出色彩繽紛的花朵,讓這世界豐富多采多姿,是不是?”

“是??!” 女兒恍然大悟地說:“那司機叔叔不是壞人嘍!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為您祈禱?!?/p>

天真的孩子在一旁禱告著,黑人司機的淚水奪眶而下。到達(dá)目的地之后,黑人司機趕緊下車為白人母女開車門,感激的說:“夫人,謝謝您,您的一席話讓我的人生充滿光明希望,不再晦暗。夫人,謝謝您!”

這位善良且聰慧的女子用她那高度智慧的言語,教導(dǎo)孩子不要有分別心的同時,更溫暖了傷痕累累的心。

歲月是由心靈寫就的,可是因為有分別心這堵墻,它讓人心受了蒙蔽,卻不能自知,甚至自以為是而不能自拔??僧?dāng)你拋開它,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寬容了,對任何事物都懷著一顆寬容和悲憫之心,虛空起自己的內(nèi)心,才會感到充實,此時你的心靈將進(jìn)入到另一個境界!這時人會變得更加平和,會更加智慧,會更加理性地看待別人身上的不足,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陽光!這樣就不會懷揣更多忌恨,而溫暖和慈愛的心花也會隨時綻放。

莊子“齊物論”的另一個表述就是“物化”。莊子用自己做的一個夢來闡述“物化”的道理。莊子有一次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快樂飛舞的一只蝴蝶,多幺愉快和愜意的蝴蝶??!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子。猛然間驚醒,茫然失措之時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莊子。于是莊子提出了一個疑問,他說:到底是莊子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子?這個問題誰能作出回答?這個是非誰又能辨別清楚呢?這就是說,物和我是分不清的,是融為一體的,這就是“物化”。

莊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本來沒有質(zhì)的差別,生死物我都是自然萬物的變化而已,沒什么根本的區(qū)別。人們沒必要非要分出個差別,任其自然吧!把萬物看成一樣而不去追究所以然,這就是“道”,向“道”學(xué)習(xí),拜“道”為師,與“道”相通相同,就不會有什么煩惱。萬物盡管千變?nèi)f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zhì)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這個“物化”也就是“齊物”。

“物化”的關(guān)鍵就在于這個“化”字,而不是說真的萬物都是一樣的,而是說萬物可以想到“化”,通過“化”,物和物的界限、人和物的界限、人和人的界限就消失了。鯤可以化為鵬,莊子可以化為蝴蝶,白骨可以化為生命,萬物通而為一。

人要領(lǐng)會到“化”的意思,就一定要領(lǐng)會“喪我”。一個心里沒有我的人,他的心已經(jīng)和萬物合為一體了,所有的區(qū)別都隨著我的消失而消失了。

莊子用“至人”(這和真人意思一樣)表示達(dá)到這種境界的人,莊子說,進(jìn)入物我兩忘境界的至人實在是神妙不測啊!林澤焚燒不能使他感到熱,黃河、漢水封凍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巖、狂風(fēng)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驚。假如這樣,便可駕馭云氣,騎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對于他自身都沒有變化,何況利與害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呢!”

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達(dá)無窮無盡的境界,因此圣人總把自己寄托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之中。”

莊子在齊物論的開頭和結(jié)尾,用回味無窮的寓言表達(dá)了這種“喪我”的美好意境。

在本篇開頭,莊子說了一個這樣的寓言:

南郭子綦緊緊倚著幾案坐在地上,仰首向天輕輕嘆了口氣,那離神去智的樣子仿佛精神真的超脫了肉體。他的學(xué)生顏成子游看到了,問道:“老師這是怎么啦?誠然,形體可以干枯如冬天的樹木,但是精神和思想也可以毫無生機嗎?你今天這樣的狀態(tài),跟以往憑幾而坐的情景迥然有別啊?!弊郁牖卮鹫f:“偃,你這個問題問得真是很到位——今天我體會了渾然忘我的境界?!?/p>

在本篇的結(jié)尾,就是前面剛說過的“莊周夢蝶”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首尾呼應(yīng),相映成趣,告訴了人們同樣的一個道理。

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意思是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體。既然已經(jīng)渾然為一體,還能夠有什么議論和看法?既然已經(jīng)稱作一體,又還能夠沒有什么議論和看法?通過爭論和辯論是達(dá)不到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而通過“喪我”,才能達(dá)到這種至高境界。

佛祖釋迦牟尼曾經(jīng)問弟子們:“給你一滴水,怎樣讓它不干?”眾弟子不能答。佛祖說:“把它放進(jìn)大海里?!?一滴水融入大海,就好象一個融入世界之中一樣,能夠掀起巨浪、能夠卷起山石,擁有了無窮無盡的能量。這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安泰,他是海神和地神的兒子。他的力量來源于大地母親,只要身不離地,就力量無窮,所向無敵;但如果身體離開了大地母親,就要失去生存能力。

我們年輕的時候,父輩都教導(dǎo)過我們要融入社會、融入集體。這個融入在一定程度就是建立在“喪我”的基礎(chǔ)上。你處處強調(diào)個人利益、個人得失、個性,你就會與周圍的人和世界格格不入,你就會感到不被認(rèn)同,感到孤立無援,就算是天才也不例外。比爾·蓋茨小時候就是個天才少年,他總結(jié)自己心態(tài)歷程的時候說道:“這個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個世界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必須要有所成就?!闭侨绱耍阆纫谌爰w,取得大家認(rèn)同,你才可以發(fā)揮你的特長、你的個性。

聽過有一個關(guān)于“蒼蠅與駱駝”的故事:一只蒼蠅附在趴在駱駝的身上,不費力氣的就橫渡穿越了整個沙漠了。到達(dá)目的地之后,蒼蠅飛起來了飛向了空中,并對駱駝?wù)f:“我已飛離從你的背上離開了,你從此就可以輕松很多了減輕很多重量了。”

但是駱駝何曾哪里感覺到了知道自己背上有只蒼蠅的重量??!,就算知道感覺到了,又何曾在乎過它蒼蠅的重量對于駱駝而言又算得了什么?是蒼蠅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看輕自己,大概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的小看自己。一個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誰還看得起他基本的自信都沒有的人,如何獲得別人的看重呢?但但是年長閱歷很深的人總是給躊躇滿志的年輕人這樣的忠告:人生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輕一些不要把自己看的過重。這一告誡蘊含著滄桑的歷練,蘊含著生活的睿智,更多的是對生活的超越。

破除“我”的執(zhí)念,才能在處世掌握“化”的方法,真正做到游心于物,游心于道。因為你的內(nèi)心的力量已經(jīng)足夠強大,大到能夠和他人、他物進(jìn)行暢通無阻的交流。有這樣一個故事:

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該如何才能成為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呢?

智者滿臉笑意:“孩子,你小小年紀(jì)能有如此心愿,很是難能可貴啊。無數(shù)比你虛長的人都尚未明白這個道理啊?!?/p>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但是臉上沒有毫無自得之色。

智者接著說:“你要記住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你明白嗎?”

少年回答說:“我覺得是每當(dāng)我感到痛苦憂傷時,推己及人,就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每當(dāng)我欣喜若狂之時也推己及人,就能讓自己變得平和一些?”

智者頷首微笑道:“第二句話:把別人當(dāng)作自己?!?/p>

少年想了想,說:“這樣做能讓我真正理解別人的不幸,明白別人的需求,并且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智者雙眼散發(fā)出了欣喜的光芒,接著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dāng)作別人。”

少年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充分尊重別人的個性?!?/p>

智者哈哈大笑:“你的理解很有思想??!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dāng)作自己。這句話可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你以后再慢慢體會吧?!?/p>

少年說:“我確實一時難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而且這四句話之間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怎樣把它們放到一起來理解呢?”

智者說:“用你一生的時間和經(jīng)歷來慢慢領(lǐng)悟?!?/p>

少年沉默了良久,然后告別了這位長者。

后來少年長大成人,又慢慢變成了老人,再后來他離開了人世,但是人們依然深深銘記著他。人們都稱他是一位智者,他是一個快樂的人,同時幫助別人找到了快樂。

這位智者和四句話和“莊周夢蝶”、“子綦喪我”有著同樣的啟迪。你能夠把自己當(dāng)成他人,你的心胸還會不夠?qū)挻髥??你的?nèi)心還會陷入狹隘的境地嗎?人生在世,注定要歷經(jīng)諸多喜怒哀樂之事,只有把自己當(dāng)成了別人,才不會在喜事面前若狂,在困苦面前痛悲。人生在世,還會涉及功名利祿之事,也只有把自己當(dāng)成了別人,才不會為名所累,為利所動,為官所困,為情所煩。

莊子所說的至人或者真人或者圣人,都是這種達(dá)到了“齊物”境界的高人。

莊子說,圣人不會去討論天地四方宇宙之外的事;圣人雖然細(xì)加研究宇宙之內(nèi)的事,但是也不會妄下論斷。對于先賢們治理社會的記載,圣人不會貿(mào)然引發(fā)爭辯。區(qū)別存在于難以區(qū)別當(dāng)中,爭辯是因為那些不能辯駁之事。也許有人難以理解這是為什么,圣人海納百川卻含蓄蘊藉,但普通人卻樂于夸夸其談,所以說,爭論因自己沒有看到的事物的另一面而發(fā)生的。

至高無尚的真理往往非常樸素的,最偉大的辯說無須自我宣揚,最仁愛的人不用顯示自己的仁愛,最廉潔的人不必表示謙讓,最勇敢的人向來不會傷害他人。完全表露于外的不會是真正的真理,滔滔雄辯總有漏洞的存在,經(jīng)常流露仁愛之心就不是真正的仁愛,極度廉潔絕對不是真正的廉潔,勇敢到一點也不害怕傷害別人的不是真正勇敢的人。

掌握了齊物而論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了大和小之間的辯證法,懂得把大的看小把小的看大的道理。莊子說,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意思就是天下沒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小的了;世上沒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在這里,大與小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就是莊子齊物而論的要點所在。

掌握了“齊物”方法的人,他們學(xué)會了把大事看小,把小事看大。

什么是把大事看?。拷^不是說大事情也不重要,而是一種心態(tài),不是無所謂的意思,而是心無旁騖、專心去做的意思。

有一年高考結(jié)束之后,我遇到了一位考生。我們談起了高考的事情,他郁郁寡歡地告訴我:“我再一次落榜了。這已經(jīng)是這三年里的第三次了,我的人生太失敗了!”

我沒有說太多責(zé)備他的話,只是告誡了他一句:“記住,不要輕易說‘我失敗了’這句話,你只是失敗了三次而已。只要說‘我失敗了三次’就行了,這兩句話是不同的。

第二年的8月,這位考生寫信告訴我他上榜了。他在信中這樣寫道“我一直記得您說過的那句話。我學(xué)會了不再像從前那樣徹底否定自己。而是用‘我失敗了三次’這句話來提醒和激勵自己奮勇向前。當(dāng)我喪失信心的時候,我就用‘我只是失敗了三次,下一次我就會成功’來鼓勵自己。結(jié)果在這一年里,我始終保持了平穩(wěn)的心態(tài),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xué)?!?/p>

在雅典奧運會上,爭奪乒乓球最后一塊金牌的是中國男子乒乓球隊的王皓,他在比賽過程中顯得非常緊張。教練劉國梁對王皓指點了一下,但是王皓還是輸?shù)袅吮荣?。一個記者不滿地質(zhì)問劉國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劉國梁說,我對他說要擺正心態(tài)。如何才能做到擺正心態(tài)?假如劉國梁樣對王皓說:你現(xiàn)在爭奪的是乒乓球的最后一塊金牌,你一定要贏。如果你贏了這場比賽,名車、豪宅、鮮花和掌聲就全部都將會向你走來……那么王皓無疑會輸。但是如果劉國梁說:你只要專心把下一個球打好就可以了,其它任何事情都不要去想,打敗他就行了!

在對手雙方實力相當(dāng)?shù)臅r候,誰的心態(tài)更好誰就會獲勝。電視劇《亮劍》中的李云龍不一定永遠(yuǎn)都是強者,但他的心態(tài)永遠(yuǎn)是一個強者的心態(tài)。沒有天生的強者,機會、運氣、資源、智能等各種因素的綜合才能早就一個真正的強者,但是強者最重要的一點特質(zhì)就是他們積極進(jìn)取的心態(tài),站在比別人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冷靜、豁達(dá)、臨危不亂——這就是強者心態(tài)。。擁有這種心態(tài),你面對殘酷的競爭時將不會選擇退縮,面對各種嚴(yán)峻的挑戰(zhàn)時不會不戰(zhàn)而逃。擁有這種心態(tài),眼前的成敗得失對你來說就不再那么至關(guān)緊要。擁有這種心態(tài),你就能堅強的面對困難,能夠在困境里臨危不亂,更會鍛煉出一種堅持到底的鋼鐵意志。

什么是把小事看大?不是斤斤計較、吹毛求疵的意思,而是注重細(xì)節(jié),從小事中體悟大道理。很多時候,從細(xì)節(jié)、從小事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性、看出一件事的端倪。細(xì)節(jié)不一定能決定你的成功,但卻可以決定你的失敗。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天下難事必成于易,正是這個道理。

掌握了“齊物”方法的人,他們學(xué)會了把大人物看小,把小人物看大。

有些人和所謂的大人物打交道,都會有點小心謹(jǐn)慎,謙卑有禮,和顏悅色。但當(dāng)他們面對他們自己所認(rèn)為的小人物時,態(tài)度就來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面對保安,清潔員,街上的乞丐,上門推銷的推銷員,甚至本公司內(nèi)位子比自己低或者他認(rèn)為沒有利用價值的人:耀武揚威,出言不遜,不屑一顧,甚至都不正眼瞧別人說話。

看一個人的品質(zhì),看他如何與小人物打交道。對大人物過份恭敬,對小人物過于傲慢,這都造成別人對自己的蔑視,因為這樣做他即得不到大人物的尊重,也得不到小人物的尊重,最后自己也就變成一個名符其實的小人物了。俗話說,“職位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大家分工不同。”一定不要對大人物和小人物抱這么重的區(qū)別。

德國一所公立小學(xué)的威爾遜校長,對1990年畢業(yè)的300名學(xué)生作了長達(dá)15年的“成長追訪”,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事實:15年之后,最先在工作崗位上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不是當(dāng)年埋頭讀書、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也不是吹拉彈唱樣樣在行的“文娛小子”,而是溝通能力特別突出,從小就不怵權(quán)威的人。他們當(dāng)中,有人給校長寫信,談如何及時收集種子,防止學(xué)?;▓@的花卉和灌木越來越擁擠及紊亂;有人建議校長室和教師辦公室換上活潑有趣的百頁窗簾;有人在“給校長出點子”的活動中積極發(fā)表演講;有人竭力爭取每周3次“與校長單獨共進(jìn)午餐”的機會……這些長在以后獲得中高職位的孩子,從小就樂于在“大人物”面前表現(xiàn)自己,因此機遇總是垂青他們。

而那些總是感嘆“懷才不遇”的成年人,都是從一個坐在角落里、怵于與校長溝通的孩童發(fā)展而來,他們盲目地認(rèn)定:“大人物很可怕;總是獨斷專行、聽不進(jìn)意見;一連3次都忘了你的名字……還是不要去大人物那里碰釘子!”這些孩子長大以后,面對部長或總裁,總是心慌氣短、面紅耳赤、張口結(jié)舌的“權(quán)威恐懼狀態(tài)”。

有“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之稱的喬·庫爾曼總結(jié)自己與大人物打交道的秘訣時說,心態(tài)最重要,你得明白大人物也是人,跟我們沒有差別。他說,你也是人,一開始你可能會害怕,這很正常,他說,“當(dāng)你感到恐懼,你就承認(rèn)”。另外,“與所謂‘大人物’打交道時,你可能會遭受無心的忽略,但這并不等于說,‘大人物’有意要傷害你?!?/p>

關(guān)于大人物與小人物,我的一個做記者的朋友總結(jié)經(jīng)驗說:“由于我個人的經(jīng)歷,我長期接觸過身價億萬富翁,也長期接觸過無米下鍋的窮人,尊重!相互尊重!與億萬富翁接觸我得到尊重,與窮人接觸我更會尊重對方,與某暴發(fā)富翁接觸過程中,我是眾多打工仔中唯一敢和他頂?shù)娜?,后來我也得到了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p>

的確如此,越是大人物越就是有人緣,就越喜歡人情味。不要老是仰望著他們,他們低頭俯視也很累。

有一次在一家大飯店用餐,席間聽到一句話,頗有意思的:“服務(wù)就是把大人物當(dāng)小人物,把小人物當(dāng)大人物”。為什么呢? 把大人物當(dāng)小人物,因為大人物也需要自在、溫馨、自然、親切。把小人物當(dāng)大人物,因為小人物更需要自尊、被尊重、成功之感覺。這家飯店真是掌握了服務(wù)的真諦。

掌握了“齊物”方法的人,一定是個心胸開闊的人。

雖然人們對此都是非常明白的,但是實際生活中人們卻往往會對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把小矛盾變成難以收拾的大沖突,甚至有可能因為言語沖突而大打出手。

在安徽桐城,有一個叫六尺巷的地方。它的名字的得來和一個互相忍讓的故事有關(guān)。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桐城有一個叫作張英的名士,他當(dāng)時是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他在老家的鄰居吳氏,占用了他的宅邊地,家人給身在北京的張英寫信,希望張英喝退吳氏,打消占他家便宜的念頭。但是張英的回信確實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強調(diào)忍讓的重要性。

其家人看到詩之后,讓出了三尺。吳氏知道了之后非常震驚,也主動向后撤了三尺。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這條悠長的巷道用事實給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主動謙讓會讓不美好的事情變得多么美好!

掌握了“齊物”方法的人,一定是個有涵養(yǎng)的人。

宋朝蘇東坡做了一首詩偈派人送給了金山寺的佛印禪師指正,偈上這樣寫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禪師看后,寫上”“二字,讓人送了回去。東坡看后非常生氣,馬上過江親自找佛印禪師理論,禪師說道∶“既然你已經(jīng)八風(fēng)吹不動了,怎么一句‘’就沉不住氣了呢?”東坡聽后漠然,承認(rèn)自己的修養(yǎng)確實尚還不足。

佛光山星云法師關(guān)于如何才能有涵養(yǎng),有四個提法很值得參考。

一是水深可以行船。人的內(nèi)在涵養(yǎng)是可以檢驗出來的;水的深度,可以用竹竿來測量。全世界的軍港、商港,只有達(dá)到一定的深度標(biāo)準(zhǔn)才能讓船通過,才能供軍艦、商船靠岸。深山才會長出叢林,水深才能養(yǎng)出大魚。如果我們的涵養(yǎng)也像海洋那般寬廣,我們就能獲得很多的朋友;假如我們有涵養(yǎng),時時記得尊重他人,也一定能夠獲得別人的尊敬。

二是波靜可以清明。石塊讓原本平靜無波的水面激起浪花,勁風(fēng)可以讓海面波濤洶涌。人也像水一樣,外界的影響會讓人心緒難平——外境可以影響內(nèi)心。風(fēng)平浪靜的時候,水面就像鏡子可以清楚地反映內(nèi)心,但是不平靜的水面卻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我們要修煉自己抵御外界干擾的能力,讓我們的內(nèi)心像一湖清水一樣波瀾不起,理智自然就會清明,也自然不會處在心隨境轉(zhuǎn)的狀態(tài)下了。

三是淡泊可以寧靜。有的人生活在動亂里生活慣了,反而無法適應(yīng)和平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喜歡繁華熱鬧,并不認(rèn)為淡泊有什么可貴之處。其實,只有當(dāng)我們明白了淡泊的生活的真正含義之后才算真正理解了人生;只有學(xué)會享受寧靜之后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情趣。淡泊可以杜絕嫉妒;寧靜可以獲得尊重。淡泊寧靜可以幫人找到人生的意義,生活的秩序、平和的心境。身處五光十色的世間,面對五欲六塵的誘惑,只要能夠做到自覺心安,外界多么光怪陸離也不會對你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四是琢磨可以成器?!坝癫蛔敛怀善?,人不學(xué)不知義”,我們的涵養(yǎng)也是一天天磨練出來的。不能經(jīng)過千生萬死、萬死千生的歷練,那里能有成功的希望呢?這就是所謂“白玉須經(jīng)妙手磨,黃金還得洪爐煉”的道理。真正的涵養(yǎng)需要真正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

魯迅《故事新編》《起死》

(一大片荒地。處處有些土岡,最高的不過六七尺。沒有樹木。遍地都是雜亂的蓬草;草間有一條人馬踏成的路徑。離路不遠(yuǎn),有一個水溜。遠(yuǎn)處望見房屋。)

莊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絡(luò)腮胡子,道冠,布袍,拿著馬鞭,上。)

出門沒有水喝,一下子就覺得口渴??诳士刹皇峭嬉鈨貉?,真不如化為蝴蝶??墒沁@里也沒有花兒呀,……哦!海子在這里了,運氣,運氣!

(他跑到水溜旁邊,撥開浮萍,用手掬起水來,喝了十幾口。)唔,好了。慢慢的上路。(走著,向四處看,)阿呀!一個髑髏。這是怎的?(用馬鞭在蓬草間撥了一撥,敲著,說:)

您是貪生怕死,倒行逆施,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失掉地盤,吃著板刀,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鬧得一榻胡涂,對不起父母妻子,成了這樣的呢?(橐橐。)您不知道自殺是弱者的行為嗎?(橐橐橐?。┻€是您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年紀(jì)老了,活該死掉,成了這樣的呢?(橐橐。)還是……唉,這倒是我胡涂,好像在做戲了。那里會回答。好在離楚國已經(jīng)不遠(yuǎn),用不著忙,還是請司命大神復(fù)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談?wù)勯e天,再給他重回家鄉(xiāng),骨肉團(tuán)聚罷。(放下馬鞭,朝著東方,拱兩手向天,提高了喉嚨,大叫起來:)

至心朝禮,司命大天尊!……

(一陣陰風(fēng),許多蓬頭的,禿頭的,瘦的,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鬼魂出現(xiàn)。)

鬼魂——莊周,你這胡涂蟲!花白了胡子,還是想不通。死了沒有四季,也沒有主人公。天地就是春秋,做皇帝也沒有這么輕松。還是莫管閑事罷,快到楚國去干你自家的運動?!?/p>

莊子——你們才是胡涂鬼,死了也還是想不通。要知道活就是死,死就是活呀,奴才也就是主人公。我是達(dá)性命之源的,可不受你們小鬼的運動。

鬼魂——那么,就給你當(dāng)場出丑……

莊子——楚王的圣旨在我頭上,更不怕你們小鬼的起哄?。ㄓ止皟墒窒蛱?,提高了喉嚨,大叫起來:)

至心朝禮,司命大天尊!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秦褚衛(wèi),姜沈韓楊。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敕!敕!

(一陣清風(fēng),司命大神道冠布袍,黑瘦面皮,花白的絡(luò)腮胡子,手執(zhí)馬鞭,在東方的朦朧中出現(xiàn)。鬼魂全都隱去。)

司命——莊周,你找我,又要鬧什么玩意兒了?喝夠了水,不安分起來了嗎?

莊子——臣是見楚王去的,路經(jīng)此地,看見一個空髑髏,卻還存著頭樣子。該有父母妻子的罷,死在這里了,真是嗚呼哀哉,可憐得很。所以懇請大神復(fù)他的形,還他的肉,給他活轉(zhuǎn)來,好回家鄉(xiāng)去。

司命——哈哈!這也不是真心話,你是肚子還沒飽就找閑事做。認(rèn)真不像認(rèn)真,玩耍又不像玩耍。還是走你的路罷,不要和我來打岔。要知道“死生有命”,我也礙難隨便安排。

莊子——大神錯矣。其實那里有什么死生。我莊周曾經(jīng)做夢變了蝴蝶,是一只飄飄蕩蕩的蝴蝶,醒來成了莊周,是一個忙忙碌碌的莊周。究竟是莊周做夢變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了莊周呢,可是到現(xiàn)在還沒有弄明白。這樣看來,又安知道這髑髏不是現(xiàn)在正活著,所謂活了轉(zhuǎn)來之后,倒是死掉了呢?請大神隨隨便便,通融一點罷。做人要圓滑,做神也不必迂腐的。

司命——(微笑,)你也還是能說不能行,是人而非神……那么,也好,給你試試罷。

(司命用馬鞭向蓬中一指。同時消失了。所指的地方,發(fā)出一道火光,跳起一個漢子來。)

漢子——(大約三十歲左右,體格高大,紫色臉,像是鄉(xiāng)下人,全身赤條條的一絲不掛。用拳頭揉了一通眼睛之后,定一定神,看見了莊子,)噲?

莊子——噲?(微笑著走近去,看定他,)你是怎么的?

漢子——唉唉,睡著了。你是怎么的?(向兩邊看,叫了起來,)阿呀,我的包裹和傘子呢?(向自己的身上看,)阿呀呀,我的衣服呢?(蹲了下去。)

莊子——你靜一靜,不要著慌罷。你是剛剛活過來的。你的東西,我看是早已爛掉,或者給人拾去了。

漢子——你說什么?

莊子——我且問你:你姓甚名誰,那里人?

漢子——我是楊家莊的楊大呀。學(xué)名叫必恭。

莊子——那么,你到這里是來干什么的呢?

漢子——探親去的呀,不提防在這里睡著了。(著急起來,)我的衣服呢?我的包裹和傘子呢?

莊子——你靜一靜,不要著慌罷——我且問你:你是什么時候的人?

漢子——(詫異,)什么?……什么叫作“什么時候的人”?……我的衣服呢?

……

莊子——嘖嘖,你這人真是胡涂得要死的角兒——專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你這“人”尚且沒有弄明白,那里談得到你的衣服呢?所以我首先要問你:你是什么時候的人?唉唉,你不懂?!敲矗ㄏ肓艘幌?,)我且問你:你先前活著的時候,村子里出了什么故事?

漢子——故事嗎?有的。昨天,阿二嫂就和七太婆吵嘴。

莊子——還欠大!

漢子——還欠大?……那么,楊小三旌表了孝子……

莊子——旌表了孝子,確也是一件大事情……不過還是很難查考……(想了一想,)再沒有什么更大的事情,使大家因此鬧了起來的了嗎?

漢子——鬧了起來?……(想著,)哦,有有!那還是三四個月前頭,因為孩子們的魂靈,要攝去墊鹿臺腳了,真嚇得大家雞飛狗走,趕忙做起符袋來,給孩子們帶上……

莊子——(出驚,)鹿臺?什么時候的鹿臺?

漢子——就是三四個月前頭動工的鹿臺。

莊子——那么,你是紂王的時候死的?這真了不得,你已經(jīng)死了五百多年了。

漢子——(有點發(fā)怒,)先生,我和你還是初會,不要開玩笑罷。我不過在這兒睡了一忽,什么死了五百多年。我是有正經(jīng)事,探親去的。快還我的衣服,包裹和傘子。我沒有陪你玩笑的工夫。

莊子——慢慢的,慢慢的,且讓我來研究一下。你是怎么睡著的呀?

漢子——怎么睡著的嗎?(想著,)我早上走到這地方,好像頭頂上轟的一聲,眼前一黑,就睡著了。

莊子——疼嗎?

漢子——好像沒有疼。

莊子——哦……(想了一想,)哦……我明白了。一定是你在商朝的紂王的時候,獨個兒走到這地方,卻遇著了斷路強盜,從背后給你一面棍,把你打死,什么都搶走了?,F(xiàn)在我們是周朝,已經(jīng)隔了五百多年,還那里去尋衣服。你懂了沒有?

漢子——(瞪了眼睛,看著莊子,)我一點也不懂。先生,你還是不要胡鬧,還我衣服,包裹和傘子罷。我是有正經(jīng)事,探親去的,沒有陪你玩笑的工夫!

莊子——你這人真是不明道理……

漢子——誰不明道理?我不見了東西,當(dāng)場捉住了你,不問你要,問誰要?(站起來。)

莊子——(著急,)你再聽我講:你原是一個髑髏,是我看得可憐,請司命大神給你活轉(zhuǎn)來的。你想想看:你死了這許多年,那里還有衣服呢!我現(xiàn)在并不要你的謝禮,你且坐下,和我講講紂王那時候……

漢子——胡說!這話,就是三歲小孩子也不會相信的。我可是三十三歲了?。ㄗ唛_來,)你……

莊子——我可真有這本領(lǐng)。你該知道漆園的莊周的罷。

漢子——我不知道。就是你真有這本領(lǐng),又值什么鳥?你把我弄得精赤條條的,活轉(zhuǎn)來又有什么用?叫我怎么去探親?包裹也沒有了……(有些要哭,跑開來拉住了莊子的袖子,)我不相信你的胡說。這里只有你,我當(dāng)然問你要!我扭你見保甲去!

莊子——慢慢的,慢慢的,我的衣服舊了,很脆,拉不得。你且聽我?guī)拙湓挘耗阆炔灰獙O胍路T,衣服是可有可無的,也許是有衣服對,也許是沒有衣服對。鳥有羽,獸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條條。此所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你固然不能說沒有衣服對,然而你又怎么能說有衣服對呢?……

漢子——(發(fā)怒,)放你媽的屁!不還我的東西,我先揍死你?。ㄒ皇帜罅巳^,舉起來,一手去揪莊子。)

莊子——(窘急,招架著,)你敢動粗!放手!要不然,我就請司命大神來還你一個死!

漢子——(冷笑著退開,)好,你還我一個死罷。要不然,我就要你還我的衣服,傘子和包裹,里面是五十二個圜錢,斤半白糖,二斤南棗……

莊子——(嚴(yán)正地,)你不反悔?   

漢子——小舅子才反悔!

莊子——(決絕地,)那就是了。既然這么胡涂,還是 送你還原罷。(轉(zhuǎn)臉朝著東方,拱兩手向天,提高了喉嚨, 大叫起來:)至心朝禮,司命大天尊!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員,辰宿列張。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秦褚衛(wèi),姜沈韓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敕!敕?。ê翢o影響,好一會。)

天地玄黃!太上老君!敕!敕!敕!……敕?。ê翢o影響,好一會。)(莊子向周圍四顧,慢慢的垂下手來。)

漢子——死了沒有呀?   

莊子——(頹唐地,)不知怎的,這回可不靈……

漢子——(撲上前,)那么,不要再胡說了。賠我的衣服!

莊子——(退后,)你敢動手?這不懂哲理的野蠻!

漢子——(揪住他,)你這賊骨頭!你這強盜軍師!我先剝你的道袍,拿你的馬,賠我……

(莊子一面支撐著,一面趕緊從道袍的袖子里摸出警笛來,狂吹了三聲。漢子愕然,放慢了動作。不多久,從遠(yuǎn)處 跑來一個巡士。)

巡士——(且跑且喊,)帶住他!不要放?。ㄋ芙鼇恚且粋€魯國大漢,身材高大,制服制帽,手執(zhí)警棍,面赤無須。)帶住他!這舅子!……

漢子——(又揪緊了莊子,)帶住他!這舅子!……

( 巡士跑到,抓住莊子的衣領(lǐng),一手舉起警棍來。漢子放手,微彎了身子,兩手掩著小肚。)

莊子——(托住警棍,歪著頭,)這算什么?

巡士——這算什么?哼!你自己還不明白?

莊子——(憤怒,)怎么叫了你來,你倒來抓我?

巡士——什么?

莊子——我吹了警笛……   

巡士——你搶了人家的衣服,還自己吹警笛,這昏蛋!

莊子——我是過路的,見他死在這里,救了他,他倒纏住我,說我拿了他的東西了。你看看我的樣子,可是搶人東西的?

巡士——(收回警棍,)“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到局里去罷。

莊子——那可不成。我得趕路,見楚王去。

巡士——(吃驚,松手,細(xì)看了莊子的臉,)那么,您是漆……

莊子——(高興起來,)不錯!我正是漆園吏莊周。您怎么知道的?

巡士——咱們的局長這幾天就常常提起您老,說您老要上楚國發(fā)財去了,也許從這里經(jīng)過的。敝局長也是一位隱士 ,帶便兼辦一點差使,很愛讀您老的文章,讀《齊物論》,什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真寫得有勁,真是上流的文章,真好!您老還是到敝局里去歇歇罷。

(漢子吃驚,退進(jìn)蓬草叢中,蹲下去。)

莊子——今天已經(jīng)不早,我要趕路,不能耽擱了。還是回來的時候,再去拜訪貴局長罷。(莊子且說且走,爬在馬上,正想加鞭,那漢子突然跳出草叢,跑上去拉住了馬嚼子。巡士也追上去,拉住漢子的臂膊。)

莊子——你還纏什么?

漢子——你走了,我什么也沒有,叫我怎么辦?(看著巡士,)您瞧,巡士先生……

巡士——(搔著耳朵背后,)這模樣,可真難辦……但是,先生……我看起來,(看著莊子,)還是您老富裕一點,賞他一件衣服,給他遮遮羞……

莊子——那自然可以的,衣服本來并非我有。不過我這回要去見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脫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 ,也不行……

巡士——對啦,這實在少不得。(向漢子,)放手!

漢子——我要去探親……

巡士——胡說!再麻煩,看我?guī)愕骄掷锶ィ。ㄅe起警 棍,)滾開?。h子退走,巡士追著,一直到亂蓬里。)   

莊子——再見再見。

巡士——再見再見。您老走好哪!(莊子在馬上打了一鞭,走動了。巡士反背著手,看他漸跑漸遠(yuǎn),沒入塵頭中,這才慢慢的回轉(zhuǎn)身,向原來的路上踱去。)

(漢子突然從草叢中跳出來,拉住巡士的衣角。)

巡士——干嗎?

漢子——我怎么辦呢?

巡士——這我怎么知道。

漢子——我要去探親……

巡士——你探去就是了。

漢子——我沒有衣服呀。

巡士——沒有衣服就不能探親嗎?

漢子——你放走了他?,F(xiàn)在你又想溜走了,我只好找你 想法子。不問你,問誰呢?你瞧,這叫我怎么活下去!

巡士——可是我告訴你:自殺是弱者的行為呀!

漢子——那么,你給我想法子!

巡士——(擺脫著衣角,)我沒有法子想!

漢子——(縋住巡士的袖子,)那么,你帶我到局里去 !

巡士——(擺脫著袖子,)這怎么成。赤條條的,街上怎么走。放手!

漢子——那么,你借我一條褲子!

巡士——我只有這一條褲子,借給了你,自己不成樣子了。(竭力的擺脫著,)不要胡鬧!放手!

漢子——(揪住巡士的頸子,)我一定要跟你去!

巡士——(窘急,)不成!

漢子——那么,我不放你走!

巡士——你要怎么樣呢?

漢子——我要你帶我到局里去!

巡士——這真是……帶你去做什么用呢?不要搗亂了。放手!要不然……(竭力的掙扎。)

漢子——(揪得更緊,)要不然,我不能探親,也不能做人了。二斤南棗,斤半白糖……你放走了他,我和你拚命 ……

巡士——(掙扎著,)不要搗亂了!放手!要不然…… 要不然……(說著,一面摸出警笛,狂吹起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

《莊子》外篇《至樂》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

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wù)咚妻q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摈求t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鼻f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fù)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fù)為人間之勞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成人人人97超碰熟女|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毛片 | 欧美国产日产综合精品| 欧美成人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天海翼高清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传媒精品视频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 |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人妻中文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国产av国产av|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91|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九九九热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级别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韩国日本精品在线| 黄片在线免费看日韩欧美| 日韩精品毛片视频免费看| 亚洲a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视频日韩精品| 日本熟妇熟女久久综合| 激情五月天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亚洲日本| 成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黄色污污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中文精品在线不卡| 日韩欧美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色堂|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高清版 | 国产一区一一一区麻豆| 色一情一伦一区二区三| 亚洲深夜精品福利一区| 日本理论片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对白精品看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你懂的|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