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

 hzwhl798 2007-12-02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一
(轉(zhuǎn)貼)
第一章   關(guān)于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節(jié)   韻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jīng)》到后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于要說明甚么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拚音字母,對于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于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拚音字母拚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shù)是聲母,ō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后面的。我們再看“東”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 g,“聰”c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試看下面的一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掃凈無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遶,   
兩山排闥送青來(lái)。
這里“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遶”(繞)字不押韻,因為“遶”字拚起來是rào,它的韻母是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還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這種i,u ,ü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á),
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gu?。?
“麻”、“家”、“瓜”的韻母是 a、ia、ua,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復(fù),這就構(gòu)成了聲音回環(huán)的美。
但是,為甚么當(dāng)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并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fā)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xiàn)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例如:
山行/[唐]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云深處有人家(ji?。?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hu?。?。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siá(s讀濁音),和現(xiàn)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dāng)時是諧和的。又如:
江南曲/[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ér)。
在這首詩里,“期”和“兒”是押韻的;按今天普通話去讀,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韻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話音念“兒”字,念像ní音(這個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諧和了。今天我們當(dāng)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讀古人的詩;不過我們應(yīng)該明白這個道理。才不至于懷疑古人所押的韻是不諧和的。
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古人所謂“官韻”,就是朝廷頒布的韻書。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的。宋代以后,語音變化較大,詩人們?nèi)耘f依照韻書來押韻,那就變?yōu)椴缓侠淼牧?。今天我們?nèi)绻麑懪f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過,當(dāng)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卻又應(yīng)該知道古人的詩韻。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二
(轉(zhuǎn)貼)
第二節(jié) 四聲
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diào)。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diào)是怎樣構(gòu)成的。所以這里先從聲調(diào)談起。
聲調(diào),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gòu)成了漢語的聲調(diào),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的聲調(diào)來說,共月四個聲調(diào):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diào)(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個中升調(diào)(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diào)(有時是低平調(diào));去聲是一個高降調(diào)。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diào),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diào)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1)平聲。這個聲調(diào)到后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2)上聲。這個聲調(diào)到后代有一部分變?yōu)槿ヂ暋?
(3)去聲。這個聲調(diào)到后代仍是去聲。
(4)入聲。這個聲調(diào)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F(xiàn)代江浙、福建、廣東、
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nèi)蒙古)保存著入聲。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個調(diào)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里,入聲已經(jīng)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yōu)殛幤?,有的變?yōu)殛柶?,有的變?yōu)樯下?,有的變?yōu)槿ヂ暋>推胀ㄔ拋碚f,入聲字變?yōu)槿ヂ暤淖疃唷F浯问顷柶?;變?yōu)樯下暤淖钌?。西南方言(從湖北到云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F(xiàn)在不能詳細(xì)知道了。依照傳統(tǒng)的說法。平聲應(yīng)該是一個中平調(diào),上聲應(yīng)該是一個升調(diào),去聲應(yīng)該是一個降調(diào),入聲應(yīng)該是一個短調(diào)?!犊滴踝值洹非懊孑d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yuǎn)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xué)的,但是它也讓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四聲和韻的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diào)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diào)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甚么字歸甚么聲調(diào),在韻書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還保存著入聲的漢語方言里。某字屬某聲也還相當(dāng)清楚。我們特別應(yīng)該注意的是一字兩讀的情況。有時候,一個字有兩種意義(往往詞性也不同),同時也有兩種讀音。例如“為”字,用作動詞的時候解作“做”,就讀平聲(陽平);用作介詞的時候解作“因為”,“為了”,就讀去聲。在古代漢語里。這種情況比現(xiàn)代漢語多得多。現(xiàn)在試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騎兵。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懷。
譽,平聲,動詞,稱贊;去聲,名詞,名譽。
污,平聲,形容詞,污穢;去聲,動詞,弄臟。
數(shù),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shù)目,命運;入聲(讀如朔),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jīng)得起。
殺,入聲,及物動詞,殺戮;去聲(讀如曬),不及物動詞,衰落。
有些字,本來是讀平聲的,后來變?yōu)槿ヂ?,但是意義詞性都不變。“望”、“嘆”,“看”都屬于這一類。“望”和“嘆”在唐詩中已經(jīng)有讀去聲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詩中,往往也還讀平聲(讀如刊)。在現(xiàn)代漢語里,除“看守”的看讀平聲以外,“看”字總是讀去聲了。也有比較復(fù)雜的情況:如“過”字用作動詞時有平去兩讀,至于用作名詞,解作過失時,就只有去聲一讀了。
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chǔ)。下一節(jié)我們就討論平仄問題。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三
(轉(zhuǎn)貼)
第三節(jié) 平仄
知道了甚么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shù)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憑甚么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它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如果讓這兩類聲調(diào)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diào)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diào)。古人所謂“聲調(diào)鏗鏘”[1],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平仄在詩詞中又是怎樣交錯著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
這種平仄規(guī)則在律詩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例如毛主席《長征》詩的第五、六兩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jié)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后一個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后一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云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關(guān)于詩詞的平仄規(guī)則,下文還要詳細(xì)討論?,F(xiàn)在先談一談我們怎樣辨別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聲的(譬如說,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華南人),那么,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在那些有入聲的方言里,聲調(diào)不止四個,不但平聲分陰陽,連上聲、去聲、入聲,往往也都分陰陽。像廣州入聲還分為三類。這都好辦:只消把它們合并起來就是了,例如把陰平、陽平合并為平聲,把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合并為仄聲,就是了。問題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幾個聲調(diào)。這就要找一位懂得聲調(diào)的朋友幫助一下。如果你在語文課上已經(jīng)學(xué)過本地聲調(diào)和普通話聲調(diào)的對應(yīng)規(guī)律,已經(jīng)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聲調(diào),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和廣西北部的人,那么,入聲字在你的方言里都?xì)w了陽平。這樣,遇到陽平字就應(yīng)該特別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屬于入聲字的。至于哪些字屬入聲,哪些字屬陽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韻書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別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處稍有不同。古代入聲字既然在普通話里多數(shù)變了去聲,去聲也是仄聲;又有一部分變了上聲,上聲也是仄聲。因此,由入變?nèi)ズ陀扇胱兩系淖侄疾环恋K我們辨別平仄;只有由入變平(陰平、陽平)纔造成了辨別平仄的困難。我們遇著詩律上規(guī)定用仄聲的地方,而詩人用了一個在今天讀來是平聲的字,引起了我們的懷疑,可以查字典或韻書來解決。
注意,凡韻尾是-n或-ng的字,不會是入聲字。如果說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和廣西北部來說,ai,ei,ao,ou等韻基本上也沒有入聲字。
總之,入聲問題是辨別平仄的唯一障礙。這個障礙是查字典或韻書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國大約還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著入聲的,在那些地方的人們,辨別平仄更是沒有問題了。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四
(轉(zhuǎn)貼)
第四節(jié) 對仗
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這個術(shù)語的來歷。
對偶又是甚么呢?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qū)α⒌母拍畈⒘衅饋恚?#8220;抗美援朝”,“抗美”與“援朝”形成對偶。對偶可以句中自對,又可以兩句相對。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對,“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是兩句相對。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對偶的一般規(guī)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仍以“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為例:“抗”、“援”、“保”、“衛(wèi) ”都是動詞相對,“美”、“朝”、“家”、“國”都是名詞相對。實際上,名詞對可以細(xì)分為若干類,同類名詞相對被認(rèn)為是工整的對偶,簡稱 “工對”。
這里“美”與“朝”都是專名,而且都是簡稱,所以是工對;“家”與“國”都是人的集體,所以也是工對。“保家衛(wèi)國”對“抗美援朝”也算工對,因為句中自對工整了,兩句相對就不要求同樣工整了。
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漢語的特點特別適宜于對偶,因為漢語單音詞較多,即使是復(fù)音詞,其中詞素也有相當(dāng)?shù)莫毩⑿裕菀自斐蓪ε?,對偶既然是修辭手段,那么,散文與詩都用得著它。例如《易經(jīng)》說:“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易·干文言》)《詩經(jīng)》說:“昔我往矣,揚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這些對仗都是適應(yīng)修辭的需要的。
但是,律詩中的對仗還有它的規(guī)則,而不是像《詩經(jīng)》那樣隨便的。這個規(guī)則是:
(1)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
(2)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fù)[2]。
因此,像上面所舉《易經(jīng)》和《詩經(jīng)》是例子還不合于律詩對仗的標(biāo)準(zhǔn)。上面所舉毛主席《長征》詩中的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才是合于律詩對仗的標(biāo)準(zhǔn)的。
對聯(lián)(對子)是從律詩演化出來的,所以也要適合上述的兩個標(biāo)準(zhǔn)。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中,所舉的一副對子: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里上聯(lián)(出句)的字和下聯(lián)(對句)的字不相重復(fù),而它們的平仄則是相對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
就修辭方面說,這副對子也是對得很工整的。“墻上”是名詞帶方位詞,所對的“山間”也是名詞帶方位詞。“根底”是名詞帶方位詞,[ 4]所對的“腹中”也是名詞帶方位詞。“頭”對“嘴”,“腳”對“皮”,都是名詞對名詞。“重”對“尖”,“輕”對“厚”,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頭重”對“腳輕”,“嘴尖”對“皮厚”,都是句中自對。這樣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更顯得特別工整了。
關(guān)于詩詞的對仗,下文還要詳細(xì)討論,現(xiàn)在先談到這里。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五
(轉(zhuǎn)貼)
第二章 詩律
第一節(jié) 詩的種類
關(guān)于詩的種類,問題是相當(dāng)重復(fù)的?!短圃娙偈住返木幷甙言姺譃楣旁姟⒙稍?、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沉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F(xiàn)在我們試就上述三種分類法再參照別的分類法加以討論。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fēng);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jǐn)?shù)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1]。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一)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樂府產(chǎn)生于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jīng)不再配音樂了。由于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后來又產(chǎn)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 ”。詞大概產(chǎn)生于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后,詞產(chǎn)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diào)》,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yán),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guī)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2],往往在題目上標(biāo)明韻數(shù),如杜甫《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lián)(或除了首尾兩聯(lián))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3]。
絕句比律詩的字?jǐn)?shù)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guī)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guī)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于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4]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fēng)屬于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于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于古體,有些屬于近體。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fēng)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外,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別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xí)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甚么理論根據(jù)的。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六
(轉(zhuǎn)貼)
第二節(jié) 律詩的韻
我們先講近體詩,后講古體詩,這是因為徹底了了解了近體詩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古體詩。第一,古體詩既然是以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為其特征的,我們就必須先知道近體詩的格律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體詩。第二,自從有了律詩以后,古體詩也不能不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要先了解律詩,然后能知道古體詩所受律詩的影響是甚么。在這一節(jié)里,我們先談律詩的韻。
古人寫律詩,是嚴(yán)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韻書的歷史,這里用不著詳細(xì)敘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的用韻。
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5]。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6],所以我們在這一節(jié)里只談平聲韻;至于仄聲韻,留待下文講古體詩時再行討論。
在韻書里,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于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鹽十五咸
東冬等字都只是韻的代表字,它們只表示韻母的種類。至于東冬這兩個韻(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韻)在讀音上有甚么分別,現(xiàn)在我們不需要追究它。我們只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qū)別的。后來混而為一了,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舉應(yīng)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后來成為風(fēng)氣,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在《紅樓夢》里,有這樣一段故事:林黛玉叫香菱寫一首詠月的律詩,指定用寒韻。香菱正在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時候,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吧。”香菱怔怔答道:“閑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這一段故事可以說明近體詩用韻的嚴(yán)格。
韻有寬有窄:字?jǐn)?shù)多的叫寬韻,字?jǐn)?shù)少的叫窄韻。寬韻如支韻、真韻、先韻、陽韻、庚韻、尤韻等,窄韻如江韻、佳韻、肴韻、覃韻、鹽韻、咸韻等。窄韻的律詩是比較少見的。有些韻,如微韻、刪韻、侵韻,字?jǐn)?shù)雖不多,但是比較合用,詩人們也很喜歡它們。
現(xiàn)在我們舉出幾首律詩為例[7]:
送魏大將軍(一東)/[唐]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fù)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欠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喜見外弟又言別(二冬)/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籌筆驛(六魚)/[唐]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fēng)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元不忝,關(guān)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jīng)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終南山(七虞)/[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外宿,隔水問樵夫。
錢塘湖春行(八齊)/[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月夜憶舍弟(八庚)/[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送趙都督赴代州(九青)/王維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8]。
豈學(xué)書生輩,窗間老一經(jīng)!
詠煤炭(十二侵)/[明]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五律第一句,多數(shù)是不押韻的;七律第一句,多數(shù)是押韻的。由于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也可以不太嚴(yán)格,用鄰近的韻也行。這種首句用韻的風(fēng)氣到晚唐纔相當(dāng)普遍,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現(xiàn)在試舉兩個例子: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兩首詩用的都是十三元韻,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韻腳卻用了十二文韻的“紛”字,林逋《山園小梅》第一句韻腳卻用了一先韻的“妍”字。這種首句用鄰韻的情況,在王維、李白、杜甫等盛唐詩人的律詩里是少見的[9]。
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yán)格性,只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今天我們?nèi)绻矊懧稍?,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它的韻腳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七
(轉(zhuǎn)貼)
第三節(jié)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guī)則,一直應(yīng)用到后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gòu)成兩聯(lián)。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相聯(lián)的錯綜變化,可以構(gòu)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chǔ)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號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10]。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變[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蓬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變[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試看下面的對照表:
(1)平仄腳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腳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腳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腳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個類型,這四個類型也可以構(gòu)成兩聯(lián),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lián)的平仄錯綜變化,可以換成七律的四種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在基本格式的基礎(chǔ)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3]。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首。
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14]。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冬云 /毛澤東
雪厭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15]。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變[16]。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fēng)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登廬山/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fēng)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毛澤東
一從大地起風(fēng)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xùn),妖為鬼蜮必成災(zāi)。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變[17]。
(三)粘對[18]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guī)則。
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在對句中,平仄是對立的。五律的“對”,只有兩副對聯(lián)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對”,也只有兩副對聯(lián)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韻,則首聯(lián)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對立的。由于韻腳的限制,也只能這樣辦。這樣,五律的首聯(lián)成為: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聯(lián)成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聯(lián)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lián)對句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guī)則的。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第二句“水”字仄聲,第三句“嶺”字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蒙”字平聲,第五句“沙”字跟著也是平聲;第六句“渡”字仄聲,第七句“喜”字跟著也是仄聲。可見粘的規(guī)則是很嚴(yán)格的。
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diào)多樣化。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兩聯(lián)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平仄的歌訣(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誦出來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來安排平仄。
違反了粘的規(guī)則,叫做失粘[19];違反了對的規(guī)則,叫做失對。在王維等人的律詩中,由于律詩尚未定型化,還有一些不粘的律詩。例如: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20]。
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見。至于失對,就更是詩人們所留心避免的了。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詞曲中用到同類句子的時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21]。在唐人的律詩中,絕對沒有孤平的句子[22]。毛主席的詩詞也從來沒有孤平的句子。試看《長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橋”字都是平聲字,可為例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另有一種補救辦法,詳見下文。
五)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這種格式的特點是: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它和常規(guī)的詩句一樣常見[23]。例如:
月夜[24]/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25]。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一首詩只有兩個句子是應(yīng)該用“平平平仄仄”的,這里都換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習(xí)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荊門送別[26] /[唐]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山中寡婦[27]/[唐]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斵生柴帶葉燒[28]。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yīng)無計避征徭[29]!
現(xiàn)在兩舉毛主席的詩來證明:
送瘟神(其二)/毛澤東
春風(fēng)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答友人/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fēng)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去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王力格律詩系列講座之九
(轉(zhuǎn)貼)
第五節(jié) 絕句
上文說過,絕句應(yīng)該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纔有的,古絕遠(yuǎn)在律詩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這里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
(一)律絕
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甲)五言絕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變。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聽箏/[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變。
(乙)七言絕句
(1)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為女民兵題照/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P>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變。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后,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跟律詩一樣,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例如: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
跟律詩一樣,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例如:
夜宿山寺/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回鄉(xiāng)偶書/[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絕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上面所引八首絕句當(dāng)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對仗的。現(xiàn)在再舉兩個例子: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lián)。上面所引的絕句已有一首(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聯(lián)用對仗的,現(xiàn)在再舉兩首為例: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郿塢/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但是,尾聯(lián)用對仗,也不少見的。像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lián)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lián)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上面所引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
下面再引兩個例子,一個是首聯(lián)半對半不對,一個是全篇完全用對仗:
塞下曲/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還,定遠(yuǎn)何須生入關(guān)?
莫遣只輪歸??撸粤粢患涮焐?。
絕句四首(第三首)/杜甫
兩固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有人說,“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絕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聯(lián),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lián),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lián),首聯(lián)不用對仗;或截取后二聯(lián),尾聯(lián)不用對仗。
(二)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詩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
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yīng)該認(rèn)為古絕:
(1)用仄韻;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dāng)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上文說過,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的,因此,律詩?也是用平聲韻的。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是可以認(rèn)為古絕。例如:
憫農(nóng)(二首)/[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從上面所引的三首絕句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古絕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紳《憫農(nóng)》的“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lián)平仄不對,尾聯(lián)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guī)則的。
即使用了平聲韻,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現(xiàn)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絕為例:
三絕句(選二)/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第一首“惟殘”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說”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不合律句。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不粘,而且用了仄聲韻。第二首“縱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婦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也不盡合。
當(dāng)然,古絕和律絕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了以后,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這里把它們分為兩類,只是要說明絕句既不可以完全歸入古體詩,也不可以完全歸入近體詩罷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人妻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绝望的校花花间淫事2|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欧美视频| 四季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二区精品美女久久|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成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国产精品精品在线| 在线观看那种视频你懂的| 人妻内射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蕉一级免费|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国产又大又黄又粗又免费|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人妻乱近亲奸中文字幕|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 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内午夜福利直播|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精品| 91精品视频全国免费| 69精品一区二区蜜桃视频| 91插插插外国一区二区婷婷| 亚洲国产av一二三区| 97人妻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w竹菊 | 国产精品一区日韩欧美|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下载|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免费|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av久久|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国语| 东京热加勒比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一区| 粉嫩一区二区三区粉嫩视频| 国产精品推荐在线一区| 日本加勒比不卡二三四区| 久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男同|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