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45名博導落聘
發(fā)信站: 兩全其美網 (Tue Sep 11 09:09:02 2007), 本站(lqqm.net) 吉林大學“博導”選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導”在新一輪選聘中“下崗”———失 去了招收下一屆博士生的資格。這個舉措在國內高校中極為罕見,被一些教師形容為一場“ 深源地震”。 震中:“博導”終身制“堡壘” “博導”是人們對博士生指導教師的習慣性簡稱。這次“下崗”的45名“博導”,學科之 廣涵蓋了吉大所有的8個學部,年紀最大的59歲,還有部分人為外聘“博導”。導致他們“ 下崗”的原因很簡單———科研項目數量沒有達到學校要求的標準。 自2005年4月末至11月初,吉林大學對全校所有博士生導師進行了與過去做法不同的重 新選聘:不設崗位數,只按理工農醫(yī)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大類制定選聘標準,達標者都有機會 在新一輪聘任中成為“博導”;不達標的現任“博導”必須“下崗”。 吉林大學出臺的選聘細則要求,“博導”必須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正在從事教學、科 研工作,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或主持其他有重要價值的項目,有必要的科研經費,近 五年來的科研成果、學術水平在國內居本學科前列。新增“博導”必須具有博士學位,應承 擔過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年齡55歲以下的教授應每年講授一門本科生課程,有協助本人 指導博士研究生的輔助人員。 學校規(guī)定,自2006年開始,落聘的“博導”將不再擁有招收新一屆博士生資格;對其已 經招收的博士生,暫時仍可以“博導”的身份指導他們完成學業(yè),或由學校為學生轉換導師 。 由于“博導”是在教授的基礎上選聘的,很多單位便給予其高于教授的特別待遇,使其 在事實上形成了教授之上的又一個層次。在傳統(tǒng)意識中,“博導”除了代表一個人在學術上 的造詣外,更代表了一種很高的榮譽,是高校教師中除院士外身份最高的象征。“博導”的 桂冠一旦戴上,就很難取下,形成了事實上的“終身制”。吉大的此次改革,因此而被認為 是對“博導”終身制“堡壘”前所未有的撼動。 震源:現行“博導”選聘制弊端 對于這次改革,吉林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絕大多數高校中實行的“博導”選聘制 度存在弊病,制約著學校的學科建設。大學要發(fā)展成為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就必須敢 于突破和創(chuàng)新。 由于以往對“博導”選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導”的層面上,“約定俗成”的 “博導”終身制被看作“雷區(qū)”未予觸動,導致一些被聘為“博導”的教師或不求上進,得 過且過;或不專心搞教學和科研,熱衷于各種社會活動;個別“博導”甚至利用自己的身份 到處掙錢。這些問題給高校學科建設和學術水平的提高帶來了一定阻礙。 吉林大學副校長裘式綸說,導致吉林大學此次痛下決心對“博導”“開刀”的原因有3 個方面: 一是一些教師成為“博導”后人際交往、社會活動大量增加,但在學術上卻停滯不前, 距離“博導”的要求越來越遠,雖已得不到學術同行甚至是學生的認可,“博導”的帽子卻 照戴不誤。沒有優(yōu)勝劣汰就沒有生命力,“博導”也不例外。 二是教育部多年來一直要求博士生導師不要搞終身制,但多數學校并未如此執(zhí)行。吉林 大學在具體工作中發(fā)現,“博導”隊伍參差不齊,對提高學校科研和教學水平阻礙很大。學 校要進行學科建設,就必須痛下決心,從軟肋處“開刀”。 三是目前國內大部分學校只有教授才有資格擔任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也是如此。今年 初,吉林大學對全校所有近2000名教師實行了職稱聘任制改革,一些博士生導師沒有競聘上 教授,因此事實上已經失去了繼續(xù)擔任“博導”的資格。此外,合并為新吉大前的6所高校 分別屬于不同的部委和地方,各自制定的博士生導師的標準也不盡相同。合校5年多來,磨 合期基本結束,作為新吉林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震波:平靜表面下暗流涌動 “真是嚇了一跳,公示那天,得知院里那位帶了多屆博士生的‘博導’沒被聘上,心里 當時就是一震。”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一位教師這樣描述自己的心情,“看來任何時候 都不能心存僥幸,必須不斷努力。” 各學部的教師仍如往常一樣進行著各種教學活動。盡管受到強烈震撼,包括多數“下崗 ”博導在內的吉林大學教師卻似乎是平靜地接受了這樣一場深度變革。 表面平靜的校園卻并不平靜。裘式綸說:“個別下崗‘博導’找到學校,陳述自己沒達 標的客觀原因,請求學校能夠重新考慮讓他們‘上崗’;一些老師也明顯表現出了對科研項 目申請的積極性。” 一位下崗“博導”的博士生私下說,他的老師很著急,整天忙著落實各種項目和科研經 費。他自己也有些著急和茫然,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吉大化學科學院部分教師認為,改 革像深源地震,在深層次對每個人造成了強烈震撼。對每個人都有警示作用。地學部博士生 導師徐學純認為,改革說明,“博導”今后必須注重科研成果和水平。要當好“博導”,培 養(yǎng)出合格的博士生,自身的水平和成果更要上去。人文學院青年教師王秋彬說:“改革制定 了明確具體的量化指標,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也有很強的激勵作用。” 吉林大學的這場改革給同在長春的東北師范大學也帶來了震動。部分教師認為,高校改 革是大勢所趨,吉大此舉給師大乃至國內所有高校教師敲響了警鐘。 也有人對此舉心存疑慮。他們認為,當前中國大學存在的問題,很多是學術體制不健全 造成的。傳統(tǒng)的“博導”資格認定方式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吉大的選聘改革仍屬權宜之 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