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靈魂 其實,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也一直都在逃避這個話題。
我不愿提起死亡,是因為我太留戀塵世。雖然,在世間過的并不怎樣愉快??墒牵乙廊荒菢泳鞈佟EKE總是說我讀了佛學,卻總沒有佛性,呵,,,沒辦法!我是個俗人,也就只能這樣俗了! 其實,眷戀親情,同類相憐,是人類的天性。畢竟是種情感動物。親朋亡故,為人生最大不幸和痛苦,而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卻是苦中之苦。“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屬,目觀生死隔,云何不愁嘆!”我們每天都可能在接觸死亡,因為,死亡總是和生命并存的。按因果的關系說:生是死之因,而死是生之果。我們生存的最終結果就是必定的死亡。也就是說,生命中最大的價值就是“死亡”。 “逝者如斯夫!”“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今一代代人,從平頭百姓,到帝王將相,從山野村夫到文人墨客,當面對現(xiàn)實的死亡時,誰都不免會感嘆唏噓,形之于色。那麼,我們到底該怎樣去面對死亡,又該怎樣去迎接死亡? 必須承認:對于死亡的恐懼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永恒的焦慮,它永遠盤踞在人們的精神活動中。怕死,懼怕危險,怕墓地,怕鬼等等,每個人都不難察覺自己在意識深處對死亡的本能畏懼。 所以,從我們的祖先有思維意識的那天開始,便開始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抗掙。各種宗教的生死觀,正是典型的人類恐懼死亡所自我蒙蔽的手段。當代的大多科學研究,也是人類進一步對抗死亡的方式。雖然形式不同,其目的卻是一樣的。 不管怎樣,既然我們是人類,我們就得去面對。 古埃及俄爾甫斯教的“靈魂不死”和古印度佛教的“輪回”,還有中國道教的“氣一元論”(現(xiàn)在中國的中醫(yī)高等教育還在沿用,呵,,,)無一例外的都有“靈魂”的說法,大多數(shù)的人類,也相信人是有靈魂的。靈魂(anima)其原意是“呼吸”“氣息”的意思,古歐洲人認為,人生命的本原和內在的主宰者就是“呼吸”和“氣息”;我們華夏的古人認為:萬物都是有“陰陽”兩個對立面的,而人體也是“陰陽”的結合體,陽為魂,其作用是神(包括意識,思維,精神等);陰為魄,就是肉體或肉身。 靈魂和肉體是相對統(tǒng)一的,就像電腦的硬件(肉體)和軟件(靈魂)都是單獨的物質,卻離開對方無法單獨構成一個有行為意識的整體。其中,我們所說的“死亡”一般就是肉身的死亡,而靈魂,應當是不滅的(宗教思想學說都是這樣認為)。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無靈魂的物體由外力而動,但有靈魂者則自己動,因為這是靈魂的本性”靈魂中居住著心靈或理智,各人的靈魂有高等低等的差別,是因為人的肉體欲求越高則靈魂越低,反之則越高。 柏拉圖則更深一步提出:靈魂分為理性,激情,欲望三個部分,分別位于腦胸腹,三部分常處于斗爭中,但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和諧(就像有時我們喜歡平靜的生活,有時卻渴望激情一樣,是對立的,但卻不矛盾)。靈魂在取得人形之前,就早已在肉體以外存在著,并且有著知識。 佛學中的靈魂學說,更多講的是輪回。“上而至于諸天,諸界皆有輪回。”人在肉體死后,靈魂受其前生所作必然引起后果的善惡行為——“業(yè)”的支配,所謂善惡有報,因果輪回。俗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同樣也是大眾對輪回一種通俗的理解。 現(xiàn)代醫(yī)學一般認為:意識是在腦中產(chǎn)生的,各種生命體征和思維活動等,都是由腦部產(chǎn)生并控制進行的。醫(yī)學上的死亡,也一般以腦死亡為標準(可不是電影里演的那樣:試試沒呼吸了,就說是死掉了,,,呵,,,)包括:心跳呼吸停止,各條件反射消失,腦電波消失等。從醫(yī)學理論上講:意識是以來于腦部活動的,某一個過去的興奮點(記憶,回憶)常常和現(xiàn)在正在進行的腦細胞活動有密切聯(lián)系(比如:走到認識初戀的地方會產(chǎn)生心酸的感覺或是甜蜜的回憶,,,呵,,,)。所以,現(xiàn)代醫(yī)學一般認為,只有有了肉體,才會有意識確切說靈魂的產(chǎn)生,所謂靈魂就是腦細胞活動所產(chǎn)生的記憶元組合。 可是隨著醫(yī)學解剖學的發(fā)展,一些現(xiàn)象卻和我們所人知的醫(yī)學理論相矛盾。 世界上有為數(shù)不少的無腦人(就是腦中只有腦脊液),按醫(yī)學理論的說法,無腦就無法產(chǎn)生思維意識,甚至于不可能產(chǎn)生生理活動??墒谴蠖鄶?shù)的無腦人智商卻比正常人要偏高!再者,我們現(xiàn)在醫(yī)學常見的一個手術:切除大腦皮質的一般,并不影響人的正常思維記憶活動。所以,靈魂是腦所產(chǎn)生的說法,應該是錯誤的!(個人觀點,,,呵,,,) 那麼,我們還是回到“靈魂不死”的討論中。 既然說靈魂不死,那麼,我們再生以后為何沒有了前世的記憶? 前幾天過生日,,,呵呵,,,忙著應付祝賀,也沒時間續(xù)KEKE的稿子,抱歉了!!
其實說到生日,倒是讓我想起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話:“做壽不好,做一次就少一歲,那不是越做就死的越快?還是不做壽多活幾年好!”“大家都不做壽,這個封建習慣要改。你們知道,做一次壽,這個壽星就長一歲,其實就少了一歲,不如讓它偷偷走過去,到了八九十歲時,自己還沒有發(fā)覺,這多好哇!” 他老人家無疑是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明白“人生不過百年”,卻也喜歡聽“毛主席萬壽無疆!” 我們呢?何嘗不是希望自己能夠多活幾年,逃避死亡,甚至于拒絕那個字眼。 其實,先知創(chuàng)造“生日”其實是種警告,而不是讓我們來“happy birthday ”的!它的含義應該是生命過程倒計時的滴答聲,或者,它只是迎接死亡的儀式過程中的預備式。生日,應當是讓我們檢討:過去的一段生命里,我們做的和經(jīng)歷的,是否能對得起生命存在的價值?! 誠然,我們不管是用消極的方式,還是用積極的方式,結果是不會有所改變的。但是,一段生命存在的價值不是肉體的永生,而是靈魂的超脫。眾生總有貧困與富貴,這不管在什麼樣的社會中都不會改變。但是,上蒼給予眾生的基礎卻是平等的:同樣的生死。 所以,追求榮華富貴不可太過貪婪;向往美好生活不要揮霍無度;身在貧困不要終世墮落;身處險境不可怨天尤人。塵世間的一切,都只是我們的眼睛和肉體所感覺到的,但真正的世界其實只是一個“無我”,也就是,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我”,因為“它”也不屬于任何的“人”所擁有。 好了!廢話一段,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靈魂不死。 先說正常人體的靈魂結構。按柏拉圖的說法,靈魂是分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其中,理性部分是最基礎,也是靈魂中的本質,而激情和欲望,則是在生命過程中所逐漸產(chǎn)生的次靈魂,這個和咱們古人所說的“三魂”類似(也就是說:我們從生命的開始,接觸的人或事物,決定了我們激情和欲望的不同,所以,我們會產(chǎn)生親情,愛情,友情等等)。這當中,理性是不變的,但激情和欲望卻會隨著接受的外力的不同而產(chǎn)生改變(比如移情別戀等等呵,,,)。要是還哪電腦比喻的話,那Win98,,me,,xp什麼的就相當于靈魂的理性,但是后來裝的解霸呀,,office,,,ACDSee什麼的,就相當于靈魂的激情和欲望部分了,呵,,,所以,每個人的電腦都有不同的“高級功能”和不同的桌面,但它們的“靈魂”卻是一樣的。(看來,蓋茨也算是上帝呵,,,) 那麼,肉體死后前世的記憶卻沒有了,這是為何?中國有“孟婆湯”的故事,國外也有類似的說法。但總的說來是相當勉強的。 現(xiàn)在的人體學說認為:構成人體的物質中,肉體是屬于“陽性物質”而靈魂則是屬于“陰性物質”。宇宙萬物都是有陽性物質和陰性物質按各自規(guī)律的運動組成的整體。這個和前蘇聯(lián)科學家沙哈洛夫提出的:有物質的宇宙就有反物質的宇宙是相同的。死亡就是陰性物質脫離開陽性物質的制約(隨著肉體的細胞老化,陽性物質已經(jīng)沒有能量再控制陰性物質在體內運行,相對論表明:物質運動中為急速光速的物質相對的就是運動為最低光速的物質,呵,,有點饒口,,)脫離開肉體后,肉體便死亡了。但陰性物質總是能受到陽性物質的相對引力,又更強的陽性物質吸引時,便會再進入一個新的陽性物質運動的范圍之內,完成一個新的物質整體。但我們說,靈魂有三個部分,其中只有理性部分是為永恒的物質,而激情和欲望的部分在離開肉體后3-4年就會逐漸消失了。 按佛學的說法,往事遺留信息雖存儲于第八阿賴耶識中,為人的記憶之本,但明顯的記憶卻主要是第六表層的意識功能,第六表層意識的功能需要借助腦部的記憶機制而發(fā)揮其作用。人一般不能記憶3,4歲前的事情,應當就是腦中的記憶機制尚未發(fā)育完全導致。 當腦部的發(fā)育機制健全以后,也就是4歲或者5歲以后,靈魂中的激情和欲望物質也大多丟失掉了,所以,新的環(huán)境和人群將會引導新的“生命體”重新建立起新的激情和欲望(人生和價值觀) 當然,在記憶的深處,還是會有前世的記憶殘存。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不會再出現(xiàn),但當患過大病(特別是腦部疾?。┗蚪?jīng)歷過“瀕死”卻很有可能會導致前世記憶的突現(xiàn),憶起前世或者隔世的東西(這個和精神妄想是不同的呵,,,)就算正常人,有時去某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一個第一次看到的東西或者景象,卻心里出現(xiàn)莫名其妙的傷感或是很熟悉的感覺,那很可能就是和前世有關的模糊記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