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strong>原文]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蓛,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渭誰?廬陵歐陽修也。 [注釋] 與《豐樂亭記》是同時期的作品,都是作者于宋仁宗慶歷五年降職出任滁州時所作。它通過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閑適心情。寫作方法上的特點,一是散文和駢體相結合。二是語言簡練。據(jù)《朱子語類》巻一三九:“頃有人買 得他《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shù)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而已。”三是通篇用解釋句,連用了二十一個“也”字。宋人王應麟認為這種體例本于《易經(jīng)》的《雜卦》(見《困學記聞。雜識》)。 [譯文] 環(huán)繞著滁州的都是山。滁州西南方的許多山,林木山谷格外優(yōu)美。望上去草木茂盛并且幽深秀麗的,就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水聲潺潺,一抬頭就看到有一股泉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出來,那是釀泉。山峰回環(huán),道路盤繞,那里有座亭子象鳥兒展翅那樣高踞在釀泉上面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誰?是瑯琊山開化寺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是誰?是滁州太守用自己的別號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太守稍微喝了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己給自己起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酒上,而是在山水之間。他對游山玩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 有時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就消散;有時云霧積聚在山間,巖洞就昏暗;這些陰暗明亮、變化不測的景象,就是山里的早上和晚上。野花開放了,聞到陣陣幽香;好的樹木長高了,成為一片濃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就是山里的四個季節(jié)。早晨出去,傍晚歸來,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就沒有窮盡。 至于背負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邊人的呼喚,后邊人的答應,彎腰曲背的老人和被人攙扶帶領的孩子,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這里游賞。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很肥;用泉水釀成酒,泉水香,酒清澈;野味和蔬菜,錯雜地擺在前面,這是太守在舉行宴會。宴會的快樂,不是音樂,而是投壺的人投中了,下圍棋的人勝利了,酒杯籌就在人們手里遞來遞去,交互錯雜,有的人坐著,有的人站起來,嘴里不停地呼喊,這是客人們歡樂的表現(xiàn)。蒼老的臉龐,雪白的頭發(fā),倒在客人中間的,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傍晚的太陽掛在山上,人們的影子散亂地留在地上,這是太守回去、客人們跟著走了。樹蔭覆蓋著,鳥的叫聲忽上忽下,這是游人離開以后鳥兒在盡情歡樂??墒牵B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歡樂,卻不知道人們的歡樂;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游玩而歡樂,卻不知道太守是為著人們的歡樂而歡樂啊。喝醉酒后能夠和人們共同歡樂,酒醒以后能夠寫文章描述歡樂情景的,是太守。太守中誰?是廬陵歐陽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