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本文輸入與校訂:周生先生
題記:形而上學可以壽終正寢了 一 形而上學與西方哲學的困境 首先我要懇請讀者注意的是,本文所討論的是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和哲學的基本問題雖然密切相關,但還不是同一概念。 如何界定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西方哲學界以及中國哲學界一直爭論紛繁的問題。我所采用的方法是直接以西方哲學的困境為切入點來尋求問題的解決。當然,我所說的“困境”,不是西方哲學哪一家哪一派的困境,而是西方哲學的整體的困境。如果一個問題使得同一范式下的所有哲學都陷入了困境,那么這個問題即使本身并不就是這種范式哲學的基本問題,至少也是和這種范式哲學的基本問題密切相關的。某種范式的哲學的整體困境必然和這種范式的哲學的基本問題密切相關,這種相關甚至可以達到重合的地步。哲學的整體困境是哲學的大變革的前兆。在后文中我們將會看到:西方哲學的困境和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相關性幾乎達到重合的地步,以至于幾乎可以用一個問題代替另一個問題。 眾所周知,西方哲學有兩次轉型,一次是認識論轉型,一次是語言學轉型。盡管認識論轉型和語言學轉型僅僅是從對象和形式上而不是從深層思維方式上對這兩次轉型的概括且不同哲學家對其概括也不盡統(tǒng)一,但這兩次哲學變革的事實我想是沒有幾個人反對的。如果我們從深層思維方式上來考察這兩次哲學變革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次哲學變革都和同一個東西密切相關,那就是形而上學。第一次哲學變革是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取代了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第二次變革則是對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顛覆。所謂窮則思變,變革本身就表明困境的存在,不然為何要變?既然兩次哲學變革都和形而上學內在相關,那么我們也就不難得出:導致西方哲學的困境的正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是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形而上學作為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它所導致的西方哲學的困境的方式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表層的和深層的。在直接的和表層的方式中,形而上學具有直接的理論形態(tài),但在間接的和深層的方式中,形而上學則退居直接哲學形態(tài)的幕后作為一個隱匿的而強制的前提繼續(xù)發(fā)揮著它在哲學王國的統(tǒng)治權力,這個時候它不過是垂簾聽政而已,大權仍然掌握在它的手里。 既然我們已經找到了這個幕后的獨裁者,那么就讓我們來揭開它詭異的面紗,讓它的真實面目和卑劣行跡充分暴露出來吧。本文將以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形而上學)以及由它所導致的西方哲學的困境為基本線索,對形而上學進行全面徹底的批判。 首先我們所探討的將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也就是第一次哲學變革以前的形而上學;其次我們將考察第一次哲學變革到第二次哲學變革之前的形而上學。眾所周知,這個時期的哲學是認識論的時代,它一改古代哲學的樸素直觀的本體論的獨斷的思維方式,轉而著重考察人的認識能力。我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個時期的哲學雖然擺脫了古代哲學的樸素直觀的獨斷的本體論的思維方式,但它依然繼承了形而上學的基本思想(同一性思想和確定性思想),正因為如此我們把近代認識論哲學叫做認識論的形而上學。黑格爾哲學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形而上學集大成和最高峰,它也所由近代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向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過渡的前奏。我把現(xiàn)代西方哲學作為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顛覆單獨作為一節(jié)?,F(xiàn)代西方哲學作為黑格爾哲學的反叛,而黑格爾哲學又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形而上學集大成,那么為什么這里我只說現(xiàn)代西方哲學是對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顛覆,而不說是對認識論的形而上學或者形而上學的顛覆呢?我認為現(xiàn)代西方哲學雖然是在顛覆形而上學,但它所顛覆的僅僅是形而上學的同一性思想,也就所由本體論的形而上學所形成的思想,但它并沒有顛覆由認識論的形而上學所形成的確定性的思想,相反,這種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形成的絕對確定性思想依然作為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共同的隱匿性和強制性的四位前提在發(fā)揮著重要幕后作用。也正是這一隱匿而強制的前提幕后的思想前提使得現(xiàn)代西方哲學本身也陷入了困境。 那么,勿庸置疑,解決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困境的出路就在于顛覆它的這個絕對確定性的形而上學思維前提,如此方能真正的顛覆形而上學,使得哲學徹底擺脫形而上學的束縛,走向全新的時代。這個任務將由極限論來完成,因此最后我們將討論的是極限論和認識論形而上學的顛覆。 二 本體論的形而上學 本體論(notology)的歷史比形而上學(metaphysics)要早。形而上學作為一種理論形態(tài)的形成開始于巴門尼德,巴門尼德的存在論本身也所本體論的一種形態(tài)。在巴門尼德以前,本體論可以追溯到神話本體論,就哲學本體論來說,巴門尼德以前就以泰勒斯的水本體論、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本體論、阿那克西美尼的氣本體論、赫拉克利特的火本體論以及畢達哥拉斯的數(shù)本體論。如果按照廣義的形而上學來理解,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那么本體論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理論,因此本體論也就是形而上學。但是本文所討論的是西方哲學重具有特定意義的形而上學,它由亞里斯多德的學生在編訂老師的著作時偶然確定隨后在西方哲學中被賦予特定意義的metaphysics。雖然即便是狹義的形而上學和本體論也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但畢竟二者還不是同一概念。從總體意義上說,形而上學蘊涵的內容要畢本體論多,正如我在上一節(jié)所指出,形而上學不但包括本體論的形而上學而且包括認識論的形而上學?;谶@種考慮,我們把近代認識論以前的形而上學統(tǒng)稱為本體論的形而上學。 如前所述,形而上學作為一種理論形態(tài)的的形成所由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完成的,巴門尼德的存在論主要有以下幾種思想: ?。?)存在是永恒的 ?。?)存在是自生的,不是生成的 ?。?)存在是唯一的 ?。?)存在是不動的 可見巴門尼德存在論遠比他以前的本體論抽象的多,這些思想甚至基本構成了后來的形而上學的基本思想的雛型,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說形而上學作為一種理論形態(tài)的形成是由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完成的。 哈貝馬斯作為當代最負盛名的哲學家和理論批評家對形而上學有精彩的概括。他認為形而上學主要有以下幾種思想: ?。?)同一性思想 “古代哲學繼承了神話的整體觀;但有所不同的是,它在抽象水平上把萬物歸‘一’。起源不再是生動的敘事所呈現(xiàn)的歷史譜系的初始場面,即世界的始基;相反,這些開端被剝奪了空間和時間的維度,抽象成了始基,作為無限物,它相對于有限世界,或作為有限世界的基礎”。可見哈貝馬斯這里主要所在說巴門尼德的存在論。 ?。?)唯心論 這里哈貝馬斯主要是指柏拉圖的理念論。的確,柏拉圖的理念論對于形而上學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否可以因此就說唯心論就是形而上學的主要特征,我認為還有待商榷。 ?。?)作為意識哲學的第一哲學(prima philosophia) 這里他主要是指由笛卡兒所開創(chuàng)的理性主義反思傳統(tǒng),它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這種思想斷定同一性先于差異性,精神先于物質,它所形而上學同一性思想的延伸,并奠定了一元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唯心論。 ?。?)強大的理論概念 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唯心論以及作為意識哲學第一哲學的思想,使得它具有一種類似于宗教神學的巨大作用?!罢軐W則把過沉思的生活,即理論生活方式(bios theoretikos)當作拯救途徑”。同時它也奠定了西方哲學的理論高于實踐的傳統(tǒng)。 哈貝馬斯通過對形而上學做了四個思想的概括進而認為正是形而上學的這四個思想使得形而上學陷入的困境,相應于以上列舉的四個形而上學思想,以下是哈貝馬斯所列舉的形而上學陷入困境的原因: (1)追求一和全的整體性思想受到了新型程序合理性的質疑。 ?。?)在十九世紀出現(xiàn)了歷史解釋科學,它仍反映的是越來越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中新的時間經驗和偶在經驗。 ?。?)在十九世紀,對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物化和功能化的批判,以及科學技術的客觀主義自我理解的批判,隨之廣泛開展起來。這些動機也促進了對把一切都用主客體關系加以概念化的哲學基礎的批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發(fā)生的意識哲學向語言哲學的范式轉換。 ?。?)最終,理性對于實踐的經典領先地位不得不讓位于越來越清楚的相互依存關系。 不難看出,哈貝馬斯是從社會因素出發(fā),以他的交往行為理論為基礎來考察形而上學思想以及它們的困境的。社會因素當然都是哲學以外的因素,哈貝馬斯本人的交往行為理論也正是從哲學以外尋求哲學困境的解決的方案。這種思路應該得益于他對馬克思實踐理論的深刻研究,因為,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理論正是從哲學以外的因素尋求哲學困境出路的方案。與這種思路類似的還有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家們的實用主義方案。我們暫且不對這種在哲學以外尋求哲學困境出路的方案作出評價,我只想嘗試一下走另一條道路——也就是傳統(tǒng)的道路——在哲學以內尋求哲學困境的解決。 我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哲學以外尋求哲學困境的解決的道路與其說是在解決哲學的困境,不如說是在消解哲學的困境,消解的實質是在逃避。當我所居住的社區(qū)街道的環(huán)境被污染,我完全可以跑到鄉(xiāng)下去找一個清凈的地方住下來,對于我來說,不再受污染的環(huán)境侵害了,但污染的環(huán)境依然在那,依然是那個樣子。我當然可以采用另一種方法,那就是想辦法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這樣就可以不用逃到鄉(xiāng)下去,仍然在這個社區(qū)街道安住下去。 我認為形而上學有兩個思想是即便我們采用了在哲學以外尋求出路也依然存在并仍然導致著當今哲學的困境的,這兩種思想就是同一性思想和確定性思想。 三 認識論的形而上學 近代認識論哲學可以視為形而上學式的認識論,它雖然擺脫了古代形而上學的樸素直觀的獨斷的思維模式,但是由形而上學所形成的對絕對確定性知識的迷信依然牢固的控制著近代認識論哲學家們的頭腦。笛卡兒的六個沉思和幾何學的方法論、培根的科學歸納的新工具、萊布尼茨的系統(tǒng)化的天賦觀念論和預定和諧說以及康德的先驗體系無非是為絕對確定性的知識尋找一個阿基米德支點。不管是笛卡兒所開創(chuàng)的唯理論還是培根所開創(chuàng)的經驗論都不自覺的相信絕對確定性知識的可達到性。歸納主義和演繹主義之間的無休止的爭吵不過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知識確定性的信念,否則他們根本就爭吵起來。演繹主義埋怨歸納主義不能帶給我們普遍必然性的知識,歸納主義則埋怨演繹主義不能帶給我們新知識。休謨從經驗主義的原則出發(fā),提出了令歸納主義與演繹主義都十分頭疼的著名的懷疑論命題,然而,休謨提出的懷疑論命題本身就已經隱含著這樣的前提:絕對確定性的知識是可以達到的。 休謨的懷疑論命題的提出對唯理論和經驗論、演繹主義和歸納主義都是致命的打擊。此后,雙方在一籌莫展中停止了爭吵,歐洲哲學陷入了暫時的沉寂??档伦鳛檎軐W界的一顆最耀眼的新星站出來解決休謨問題、調和唯理論和經驗論之間的矛盾。他提出,先天綜合判斷的方案來解決休謨問題和調和歸納主義和演繹主義之間的矛盾,然而先天綜合判斷自身又陷入了主觀真理的泥潭,矛盾不但未能調和,他自己也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先天綜合判斷的方案所以行不通,康德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還保持著絕對確定性知識可以達到的迷信。我們可曾還記得,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的開始就繞開先天綜合知識是否可能的問題轉而追問先天綜合知識是怎樣可能的問題?康德所以繞開先天綜合知識是否可能的問題而不予追問,是因為數(shù)學和純粹自然科學已經作為先天科學的知識而存在了(至少康德是這樣認為的)。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為絕對確定性知識(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尋求一個支點,而在尋求支點之前他當然是對絕對確定性知識深信不疑的。但是非歐幾何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讓康德的不可懷疑的信念徹底破產。今天在我們看來,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哪里還是什么絕對確定性的知識,庫恩甚至以范式取代了科學的決定確定性。但是近代認識論哲學家,笛卡兒、萊布尼茨、培根、洛克、霍布斯、康德甚至懷疑論的休謨對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都是深信不疑的。 正因為近代認識論哲學是以從本體論的形而上學那里繼承來的絕對確定性思想并且始終作為他的隱匿的強制的前提在發(fā)揮的作用,所以我們說,近代認識論其實是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只是和本體論的形而上學不同,這個時期的形而上學是以認識論的形式出現(xiàn)的。 近代認識論哲學家因為多以認識論為研究重心,形而上學的同一性思想幾乎被遺忘了好幾百年,特別是經過了休謨和康德的不可知論,同一性思想更是很少有人關注。但是黑格爾卻是個例外,到了他那里,被遺忘了好幾百年的同一性思想又被重拾了起來大加發(fā)揮,從而本體論問題又被他恢復了起來。從哲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認識論的最終歸宿還是本體論,近代認識論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已經基本成熟,客觀上也要求重新拾起本體論問題這個哲學的老本行。 黑格爾哲學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集大成,它是哲學中最龐大最完備的哲學體系,它以一種無比龐大和無比完備的封閉體系來確保形而上學的同一性思想和確定性思想,來確保世界的整體性和秩序性,從而使得其后的哲學家除了把他的著作當作圣經來信仰之外,幾乎不可能再有所作為。形而上學到了黑格爾這里已經登峰造極,福禍相隨,正是在他這里形而上學的弊病也充分暴露了出來。所謂物極必反,黑格爾哲學的登峰造極也預示著一場深刻宏大的顛覆形而上學的革命勢必來臨。 四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顛覆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準確的界定應該是黑格爾之后的哲學,從整體上說他是對黑格爾哲學的逆反和批判,雖然批判涉及的面積廣,但最集中的就是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從整體上說,現(xiàn)代西方哲學是拒斥形而上學的,但它所拒斥的主要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而不是認識論的形而上學。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代西方哲學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并不徹底,而且它本身也帶著認識論形而上學的殘余——對確定性的信仰。 在這一節(jié)中,我們將一面回顧一下現(xiàn)代西方哲學是如何拒斥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另一方面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還帶著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殘余的。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最早的流派是意志主義,叔本華把黑格爾哲學視為自己的死對頭,但他所反對的也僅僅只是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和抽象思辨性(統(tǒng)稱為理性),他不過是用形象直觀的意志取代抽象的絕對精神,從而把意志置于本體的地位。因此,意志主義所受到的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影響也是極為明顯和極為深刻的。尼采是最極端的反傳統(tǒng)哲學家,但他的權力意志既然繼承了叔本華的生命意志的基本觀點,那么他的哲學的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殘余的痕跡也是必然的,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尼采是最后一個形而上學家。生命哲學和弗洛伊德主義同樣帶著濃厚的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特征,從這點上看,它們和叔本華和尼采的意志主義差不多,不同的只是改變了本體的名稱(生命和里比多)。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早期屬于科學主義范疇,晚期則把先驗主體置于本題的位置,從而開創(chuàng)了主體形而上學的傳統(tǒng)。存在主義多少繼承了意志主義和生命哲學特別是現(xiàn)象學的傳統(tǒng),它們的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特征也是很明顯的,只不過與前者相比,他們把主體性形而上學更推進一步。 結構主義作為對存在主義的主體性形而上學的逆反,著重強調結構的重要意義。在結構主義那里,結構多少會賦予了本體的意義。 從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是以主體性來顛覆形而上學的,但它所顛覆的只是客體形而上學,同時他樹立起了主體形而上學,形而上學的同一性思想依然在他們那里保持著。如果說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對形而上學的顛覆帶有極大的不徹底性,那么科學主義傳統(tǒng)在顛覆形而上學上相對來說則比較徹底。 實證主義之父孔德一開始就明確表明了拒斥形而上學的立場,他認為一切科學知識必須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事實的基礎上,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和基礎。一切科學知識必須局限在經驗證實的范圍之內。從實證主義原則出發(fā),不能夠被經驗所證實的形而上學自然是必須被排除在科學之外。馬赫的感覺一元論進一步從認識論和本體論上的角度為經驗證實原則奠定了基礎。其后的邏輯經驗主義和邏輯實用主義進一步從經驗證實原則和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嚴格區(qū)分原則出發(fā),對形而上學采取堅決拒斥和徹底顛覆的理想。 實用主義從一種市儈原則出發(fā)采取對形而上學既從原則上予以否定,又在適當?shù)臅r候予以承認的曖昧態(tài)度。晚期海德格爾及德里達、羅蒂等人則從不同立場出發(fā)來反對基礎主義、本質主義和邏格斯中心主義,這都可以看出是對形而上學同一性思想的顛覆。后期主張日常語言分析的維特根斯坦以及崇尚個體性差異的存在主義同樣也是對形而上學同一性思想的顛覆。 我們回頭再看看哈貝馬斯對形而上學的四個思想的概括: (1) 同一性思想 ?。?) 唯心論 ?。?) 作為意識哲學的第一哲學 ?。?) 強大的理論概念 第一個思想是后三個思想的基礎,隨著同一性思想被現(xiàn)代西方哲學所顛覆,由它所產生的唯心論、作為意識哲學的第一哲學、強大的理論概念這些思想在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中已經不復存在了。 那么是否可以因此就說現(xiàn)代西方哲學是對形而上學徹底的顛覆呢?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前面我曾說到形而上學有兩種,一種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一種是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哈貝馬斯所概括的四個形而上學思想都沒有超出本體論的形而上學的范疇,雖然這四個形而上學思想已被現(xiàn)代西方哲學顛覆,但只能現(xiàn)代西方哲學所顛覆的僅僅只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而不能包括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因此說現(xiàn)代西方哲學顛覆了整個形而上學是不合適的。 那么為什么說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并沒有被現(xiàn)代西方哲學所顛覆呢? 在前面我們曾說到,認識論的形而上學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對確定性的信仰,正式因為這個信仰的存在(作為隱匿性和強制性的前提),近代認識論哲學才陷入了困境。近代認識論以黑格爾本體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大一統(tǒng)而告終,而現(xiàn)代西方哲學作為對黑格爾哲學的反叛主要顛覆的只是本體論的形而上學,但并未處理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相反,由近代認識論的形而上學所奠定的知識決定確定性思想依然作為隱匿性和強制性的前提在控制著現(xiàn)代西方哲學家。為什么這么說?我們知道現(xiàn)代西方哲學有兩大傳統(tǒng):分析哲學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象哲學的傳統(tǒng)。這兩種傳統(tǒng)分別主張的是實證分析的方法和現(xiàn)象還原的方法,但追根到底他們都是一種還原主義的方法,而還原主義的方法本身就有一個思想前提:絕對確定性的知識可以達到。如果我們從更廣的范圍來考察現(xiàn)代西方哲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兩個更大的傳統(tǒng),一種是實證主義的傳統(tǒng),一種則是還原主義的傳統(tǒng),我在《極限論:S-N體系》一文中曾指出:這兩種方法一個向前找實證,一個向后找基礎,方向剛好相反。實證主義傳統(tǒng)和還原主義傳統(tǒng)的對立其實是近代認識論的經驗論的傳統(tǒng)和唯理論的傳統(tǒng)的延續(xù)。如前所述,經驗論和唯理論有著共同的思想前提(知識的絕對確定性可以達到),同樣實證主義傳統(tǒng)和還原主義傳統(tǒng)也有著知識的絕對確定性可以達到這個共同的思想前提。這個思想前提,我們已經反復申述,正是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最基本的思想。因此我們說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并沒有被現(xiàn)代西方哲學所顛覆,相反,它依然作為隱匿性和強制性前提的控制著現(xiàn)代西方哲學。那么毫無疑問,我們下一步的任務就是顛覆這個思想前提,徹底地顛覆確定性思想,達到認識論的形而上學。 五 極限論: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顛覆 在這一節(jié),正如標題所指出,我們將對認識論的形而上學進行徹底地批判,而我批判的工具就是極限論,因此首先我要簡單介紹一下極限論的基本思想。 極限論首先是認識論,它可以用這樣一個公式予以概括:Lim認識=事實。認識可以無窮逼近事實,但永遠達不到事實本身,因此認識永遠具有相對性,也就是說認識永遠具有不確定性,絕對確定性的知識是不可能的。因此堅信絕對確定性的知識可以達到的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必須予以顛覆。 從語言邏輯分析,任何可以作為一種知識的語句必須是個命題,而命題又分為三種:分析命題、綜合命題和矛盾命題。分析命題是必然的命題,它成真概率為P=1;矛盾命題是不可能的命題,它成真概率為P=0;而綜合命題則是可能命題,它成真概率為0<P<1。分析命題和矛盾命題都是邏輯命題,他們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卻不涉及現(xiàn)實世界,不是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知識,它也不能給我們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知識。只有一種命題,是綜合命題才關涉到現(xiàn)實世界,才是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知識。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綜合命題的成真概率是0<P<1,它永遠不可能等于0或1,也就是說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知識永遠都具有概率性和不確定性,但是這種不確定性的概率又是可以不斷增大,雖然它永遠突破不了極限。 絕對確定性的知識是否存在?存在!但它是以極限的方式存在,它是認識的極限,是不可達到的。人類所能達到的知識,所能實踐的知識都不可能是絕對確定性的知識。注意,這里的絕對確定性是指客觀意義上的絕對確定性,而不是邏輯意義上的絕對確定性。邏輯是分析的,邏輯規(guī)律只是思維規(guī)律,并不涉及現(xiàn)實世界。數(shù)學也不具有客觀意義上的絕對確定性,數(shù)理邏輯以嚴密的方式證明,數(shù)學的基礎是不依賴于經驗的分析命題,根本不是康德所認為的先天綜合命題。至于自然科學,西方科學哲學的歷史主義已經證明,自然科學并不具有絕對確定性。 極限論雖然主張認識的不確定性,但它并不是簡單的相對主義、懷疑主義或虛無主義,因為“不確定性”本身還有概率值的差異,在不確定性中包含著確定性的思想。 我們可以進一步把認識論的形而上學思想概括為“可知論—不可知論”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同時我們看“絕對確定性”本身也蘊涵著它的對立面“絕對不可能性”?!翱芍摗焙汀安豢芍摗?、“絕對確定性”和“絕對不可能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隱含著邏輯主義的二值原則(0或1)的思維前提。羅蒂說近代認識論是一種“鏡喻”式的哲學,并說人的認識根本就不是一面鏡子。我們看他的思維方式仍然還是“可知論—不可知論”非此即彼的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事實上,認識確是一面鏡子,只不過它不是一面平面鏡,而是一面哈哈鏡。 極限論即不是不可知論,也不是可知論,而是一種近似可知論,它的意義在于擺脫“可知論—不可知論”非此即彼的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擺脫邏輯主義二值原則的思維前提,擺脫確定性的思想前提,從而徹底顛覆了形而上學。 確定性思想已經終結,認識論的形而上學已被顛覆,形而上學已經失去了它最后一個藏身之所,形而上學可以壽終正寢。 參考文獻: 哈貝馬斯:《后形而上學思想》 羅 蒂:《哲學與自然之鏡》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羅 素:《數(shù)理邏輯導論》 康 德:《純粹理性批判》 苗 力 田:《西方哲學史新編》 趙 敦 華:《現(xiàn)代西方哲學新編》 江 上 郎:《極限論S-N體系》、《邏輯體系的顛覆》 |
|
來自: wangwanjun > 《哲學(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