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劉備,手下雖有關(guān)羽、張飛、趙云等一干猛將,面對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卻是屢打敗戰(zhàn)。自三顧茅廬得孔明出山相助后,卻讓曹操刮目相看了。劉備曾因此感慨地說過“備得軍師,如魚得水”的話,此話曾讓桃園結(jié)義,生死與共的關(guān)、張很是不舒服了一陣子。
關(guān)、張者,猛將也。沖鋒陷陣劉備自是少不了他們。孔明者,書生也,手無縛雞之力,沖鋒陷陣自不如關(guān)、張,但運(yùn)籌帷幄.決勝千里卻非關(guān)張所可及也。劉備者,人杰也,文不如諸葛,武不如關(guān)、張。可他卻能善用權(quán)術(shù),令自命不凡的諸葛亮、鹵莽的張飛、自負(fù)的關(guān)羽俯首稱臣,任其驅(qū)使。劉備善將將,這是他的過人之處。他可貴之處就在于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因此,在當(dāng)時群雄割據(jù)的局面下,能與挾天子、令諸侯,占盡天時的曹操,借長江天險,占盡地利的孫權(quán)相抗衡,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而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諸葛好用謀,關(guān)、張善打仗。在這一群體中如何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發(fā)揮整體的最大效能,這就非諸葛、關(guān)、張之流所能及的了,但劉備卻做的十分成功。他三顧茅廬,禮賢下士,終于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隆中使劉備茅塞頓開,從而委以重任。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先為劉備開基立業(yè)效犬馬之勞,后為托孤大臣嘔心瀝血,從沒有不臣之念,這一切均是為了報(bào)答劉備的知遇恩。士為知己者死,這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同樣,關(guān).張與劉備桃園結(jié)義,以后在共創(chuàng)基業(yè)中也留下了不少佳話。曹操為降服關(guān)羽,不惜與其約法三章,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卻改變不了關(guān)羽誓死效忠劉備的初衷。最后掛印封金,過五關(guān),斬六將,千里尋主,其忠義之心真是可歌可泣!張飛雖一莽漢,但對劉備也是忠心耿耿,鞭打督郵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diǎn)。從這一切均可看出劉備其人的人格魅力。 綜觀古今,大凡能成就一番大事者,莫不有過人的人格力量,其共同點(diǎn)就是知人善任兼有容人之量。歷史上的貞觀之治,康、乾盛世,莫不如此。君賢臣直,君必先賢而后有臣直。君不賢而臣直,臣命不保。因此,君臣是一對矛盾。它們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對立,共處于統(tǒng)一體中。在這一矛盾中,作為核心人物的君是起決定作用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的清高、張飛的鹵莽、關(guān)羽的剛愎自用,都是其不足的一面。用人之長就要容人之短。劉備對關(guān)、張用其剛,而對諸葛亮則用其謀,揚(yáng)長避短,恰倒好處。 劉備之用人自有其獨(dú)到之處。他的禮賢下士,知人善任,不愧為用人的典范!這對于后人在人才使用上也是有很好的借鑒作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