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師現(xiàn)在每小時能賺一百元 “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時代》周刊曾經用這句話來形容全球興起的“漢語熱”。近日,在北京接連召開的全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會議和孔子學院大會,吸引海內外人士再次關注漢語的“出口”問題。專家分析稱,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中文的應用價值在不斷提升。不過,兩大瓶頸依然制約著漢語走向世界。■瓶頸一:漢語教師缺口大 隨著漢語在國際上的應用前景一路看好,中國也興起了對外漢語教學熱。今年,報名參加“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考試”的人數(shù)達到了8200人,相當于去年3200人的兩倍多。高考剛過,報考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的學生也明顯增多。以湖南為例,今年湖南師范大學和湘潭大學首設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分別招收60人和15人,卻有800名考生報考。 相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熱,目前漢語教師的缺口非常大。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官員馬箭飛介紹說,2010年,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預計將達到1億,而全球漢語教師缺口也將超過400萬。目前,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保守估計為2000萬左右,對外漢語教師的缺口為100萬。 ■瓶頸二:教材出版跟不上趟 全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會議召開的同時,舉辦了一個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物的展覽。在許多國內著名的出版社展臺里,對外漢語教材琳瑯滿目。比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新實用漢語課文》、《漢語會話301句》、《漢語樂園》,商務印書館的《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等等。除此,還有一些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雜志以及網(wǎng)絡版教材。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xiàn)象呢?專家分析說,首先,部分教材學術化傾向明顯。東華大學校長徐明稚介紹說,眼下被不少高校采用的某著名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寫作教材,就選用了不少古漢語中的詞句,給學生的理解、閱讀和仿寫帶來了困難。其次,教材的形式過于落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說,教材的編寫應形式多樣,而目前的一些對外漢語教材比較單調,提不起學習者的興趣。 |
|